本报记者王海玲
5月9日,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我省又有33个县甩掉贫困帽,而这其中,就包括我市的封丘县和原阳县。这标志着,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市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当然,我市2018年的脱贫成绩单上,除封丘县、原阳县经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之外,这组数据同样振奋人心:全市共脱贫5.39万人,贫困村出列117个,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年底的2.54%下降为1.49%,全市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均达100%。“十三五”时期,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对记者说,基于扎实的工作举措和明显的工作成效,我市在全省2018年度脱贫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较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端详着这份成绩单,映入眼帘的是成绩,背后深藏的是努力和付出。
“三落实”有较大进步。在责任落实上,坚持以上率下,开展各级书记遍访扶贫对象行动,落实领导干部分包联系、定期对接帮扶等责任机制。长垣县四大班子成员坚持实行每周入村扶贫制度;原阳县压实脱贫攻坚“八项责任”。在政策落实上,坚持现行政策和扶贫标准不动摇,落实帮扶责任,提高群众认可,全市政策落实到位率100%,较全省平均值高0.05个百分点,第三方评估群众认可度为99.49%,高于全省平均值;全市扶贫项目覆盖对象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值。凤泉区开展“整村提升”活动,确保政策落实无偏差、政策享受无遗漏。在工作落实上,坚持统筹推进,原阳县列支1.2亿元,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质量评价为100%,较全省平均值高1.03个百分点。
攻坚重点更加突出。各县(市)、区都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全市产业扶持措施到位率达100%,较全省平均值高0.87个百分点,户贷户用率达27.45%,较全省平均值高1.99个百分点。平原示范区依托省农科院试验基地探索“4+1”产业扶贫模式,涌现出万亩桃园等一批带贫主体。获嘉县强化到户增收、金融扶贫、百企万户、农业产业化等产业扶持政策,实现产业扶贫四轮叠加全覆盖。长垣县通过“三块地”改革壮大村级集体
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辉县市建成香菇大棚300座,培育产业示范基地。延津县发挥小麦经济优势,将推广优质强筋小麦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促进群众增收。
贫困面貌有较大改善。封丘县和原阳县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全市已退出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全部达标,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527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村级发展能力增强,我市村级核查综合评价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值。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选育一大批“双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卫辉市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调动村“两委”干部积极性;获嘉县实施联乡帮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攻坚。
干部作风有明显好转。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机制。2018年,全市在脱贫攻坚方面共问责
267人次。全面开展扶贫干部培训,全年共培训扶贫干部4.3万人次,培训完成率209%,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完成率104%。全市干部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育综合评价得分较全省平均值高1.43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主战场,各县(市)、区先后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一批扶贫干部。
攻坚合力进一步增强。行业扶贫持续深化,市卫健委、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出台有效措施,推动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深入推进定点扶贫,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到定点扶贫村进行调研。开展县区结对帮扶。长垣县多层次帮扶光山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红旗区、高新区、牧野区、卫滨区与封丘县、原阳县进行对接帮扶。社会扶贫工作不断强化,开展“百
企帮百村五个一”活动,各类企业通过实施捐资、助学、用工等方式落实资金7252万元。开展扶贫科技特派员“个十百”服务工作,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10名开展技术服务,受益群众5000余人。市妇联推进“巧媳妇”工程提档升级,团市委开展“五个千百”工程。全面激发扶贫内生动力,全市开展“精神扶贫五大专项行动”,封丘县创新“一联二会三榜四有”志智双扶工作模式,原阳县、凤泉区、辉县市、延津县推广建立“爱心超市”,调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积极性。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剩余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更需要全市上下付出更多的努力,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攻坚战,用实际行动答好这份民生答卷,让全市人民一同跨进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