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4月19日 星期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让公共文化设施与群众“零距离”


□本报记者 陈荣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构建起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今,在全市的社区和乡村,健身、娱乐等文化惠民工程正改变着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润物无声地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顺、民风文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加强政策引导、夯实设施基础、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的工作思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整合各种力量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目前,市本级共建成有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12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有效覆盖。

注重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阵地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施是基础。近年来,我市注重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阵地。从市本级来看,先后建成了平原博物院、平原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投入使用;新建的体育会展中心主体基本封顶,原址扩建的市体育馆已开工建设,新建的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从县(市)、区来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延津县投资1.4亿元,建成了集演艺剧场、展播大厅、会议中心为一体的延津县文化传媒中心;原阳县投资1.05亿元,建成了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规划展览馆为一体的原阳县文化艺术中心,县图书馆已经完成了室内外的装修工作,部分设备正在陆续安装、调配,今年将面向社会开放;卫辉市、封丘县的文化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19年建成;市红旗区采取旧房改造的办法,投资5000多万元购置了近5000平方米的华兰生物办公旧址,改造后用于设立区文化馆和图书馆,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功能设置的规划设计。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均加大了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推进力度,2017年,市财政投入100万元,对50个城市社区文体广场进行了提升改造,制作安装了文化宣传栏,购置了文化、照明器材和体育健身器材,修整了文化墙,配备了电子阅报屏等设施,丰富了文体广场的文化内涵。2018年,我市制定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办法,设立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以调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办)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312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

强化文化服务效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我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强化服务功能,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我市每年投入财政资金700余万元,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中原文化大舞台”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年完成惠民演出近400场,放映公益电影3.5万余场;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城万场”“欢乐中原文明新乡”等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了“春满中原”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县(市)、区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文化进乡村活动,延津县的“春满槐乡”,获嘉县的同盟文化庙会,原阳县的盘鼓争霸赛、封丘县的广场舞展演、戏迷擂台赛等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深受群众的喜爱。近年来,我市注重从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入手,积极发挥品牌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指导获嘉县“同盟大讲堂”、原阳县“文化惠民平台”项目的创建工作。同时,市属各公共文化单位也分别依托单位资源实际,积极打造公共文化项目,市群艺馆常年举办“群文课堂”公益文化艺术培训。市图书馆结合寒暑假连续举办“少儿电影连连看”项目,为少年儿童提供优秀少儿影视剧目。市博物馆连续开展“巧手绘文物”“历史文化进社区”活动,在积极传播新乡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中小学生和社区的历史人文素养;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下,启动了“百姓文化新乡云”建设,全市公共文化单位积极注册登记,上传活动信息,设立数字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录公共文化服务单位243家,注册登记用户269874人,发布文化活动信息1774条。

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基层文化艺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队伍,提升基层文化艺术人才的业务技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提升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提高文化人才的业务技能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把业务知识培训作为重要抓手来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县(市)、区文化部门也就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效能,深入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组织各级文艺专业人才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文化艺术技能辅导,提高基层业务骨干的艺术素养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市、县文化馆先后建立了社区辅导员承包制度,定期组织业务老师进入社区举办讲座、辅导活动。据统计,全市现有文化志愿者队伍68支,志愿者人数2200人,两级文化馆、演艺公司先后派出基层文艺辅导员1000余人次,培训、辅导乡村、社区文艺骨干5万余人次,指导帮助基层编排各类文艺节目500余个,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独特资源。今年,我市将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努力挖掘新乡文化特色,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充分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幸福感。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