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宗斌
“中国第一麦”延津优质小麦声名远扬,被列入全国名优特产名录的原阳大米焕发着蓬勃的发展生机,封丘金银花、获嘉花卉、辉县山楂等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伴随“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名声大噪,电池行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球第一支上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诞生地——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市值已达330余亿元……
质量既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以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名牌产品等为主体,重点在特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方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品牌企业,全力打造新乡质量品牌提升的新高地。
画好“路线图”质量提升有章可循
着力打好“四张牌”,持续实施“五大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助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是去年我市制订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更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基础保障。
一幅谋划精准、布署深入的“路线图”徐徐展开,聚焦全省工作热点,聚焦质量工作定位,聚焦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聚焦标准引领、质量管理、质量攻关、质量创新和品牌建设,聚焦取得的成效、创造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开展质量管理提升行动。推广质量管理的先进标准和方法,自主研究、消化吸收省内外先进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带动企业主动顺应个性化多样化、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消费友好等新潮流,把产品做精做细。
开展品牌带动和创新行动。研究制定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开展政府质量奖的培育、评选和宣传活动,树立质量标杆,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需求。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和监管行动。以“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
在企业,在社区,在集中组织学习探讨的现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将工作培训、安全知识普及、质量意识提升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业,拓展到各个区域。在“质量问诊”活动中,该局由计量、标准化、质量、检验检测等9个专业专家组成的服务企业专家团,为企业提供全方面、高标准的精准服务。
果实丰硕质量提升迈上新台阶
起跑决定后程,开局昭示未来,我市的质量提升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8年,在全省18个地市中,我市率先出台了《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新乡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百个产业集聚区、百种重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2018年度河南省质量诚信A等企业认定工作喜迅传来:全省153家企业顺利通过,其中,我市29家企业榜上有名,获批总数在全省各辖市稳居首位。
随着省知名品牌示范区考核验收组对市动力电源产业园区的创建工作和示范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省知名品牌示范区验收,我市质量提升工作优势及品牌转变工作的成效又一次得到了深刻诠释。
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经过激烈角逐成功摘取桂冠,获得全省质量领域最高荣誉。截至目前,我市荣获省长质量奖企业7个,市长质量奖36个,县(市)、区长质量奖167个。一大批质量典范的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企业(组织)的卓越质量管理,实现了卓越绩效的目标。
实施精品培育工程,就要有一批叫得响的新乡质量、新乡品牌。2018年以来,我市圆满完成省政府对我市、市政府对县(市)区的两级质量考核工作,连续取得全省质量考核A等成绩。成功创建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新获批省五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单位。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总量达22件,位居全省第3位;新获准注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3件,总量达7件,位居全省前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商标战略领导小组认定为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专利实现“量质”双提升,全市专利申请总数达到11524件,同比增长28%,专利授权总数7183件,同比增长68%,均位列全省第三位。
聚焦产品服务提升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质量问题事关转型发展,事关民生民心,事关城市形象。2019年,我市将如何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质量变革,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动引领,构成了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出台质量强市建设发展规划,开展“四大行动”——以填补质量短板为主题的“质量攻关”行动,以“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双零”行动,以关注民生为主题的“计量惠民生”行动,以“百个产业集聚区、百种重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双百”行动,促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公共服务等产业领域和动力电池、高端装备等专业园区质量水平提升。
加强法定计量技术和专项计量授权机构日常监管,组织开展电子计价秤、眼镜制配场所、餐饮行业、出租车计价器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开展电子汽车衡和轴重仪专项整治活动。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新乡片区建设,构建标准化战略研究中心、技术标准协作创新中心、技术标准验证中心、标准化创新人才交流培养中心、标准化创新云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四中心一平台”。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着力推进国家级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壮大“国字号”“省字头”技术平台规模。
质量是大计、质量是命脉、质量是发展、质量是民生、质量是知识、质量是文化、质量是责任。质量强市是一场不能掉棒的接力赛。在通往“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的道路上,我市质量提升的成果将惠及更多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