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4月9日 星期

贯彻“八字方针”,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陈荣霞

聚焦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全市两会王登喜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总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将巩固“去降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系统,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巩固“去降补”成果

巩固,就是要进一步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继续做好防控金融风险工作,引导企业合理降低负债率,稳妥处理房地产、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收费事项,通过体制改革降低企业制度化成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以交通、水利等领域为主导,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补足发展短板。

近年来,我市通过采取煤矿兼并重组、关闭退出、冬季错峰生产等措施,退出煤炭产能140余万吨,压减粉磨水泥产能1300余万吨。按照上级水泥、传统煤化工行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我市摸清家底、提前着手、争取主动,巩固“去产能”成果保持降成本的力度不减;落实好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收费事项,继续降低企业融资、物流成本;加

快组建各类行业协会,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特别是促进本地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加快补短板的步伐,继续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快推进“三大改造”,深入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军民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三大融合”,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

今年,我市将继续巩固煤炭、水泥、化工等行业去产能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确保“僵尸企业”6月底前破产清算到位、债务处置到位、人员安置到位。加大对“破、立、降”奖补支持力度,落实去产能职工安置、矿权土地、债务处置等政策,形成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的政策导向。稳步推进城区企业“退城入园”。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便利投资新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做好企业服务,激发企业家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加强市场监督,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破除流动性壁垒,优化服务链条,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设立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推动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发展壮大。

我市大力推行“多证合一”“容缺办理”等管理模式,全力压缩审批时限,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惩戒机制,对失信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坚持政府决策执行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贯性,加大遗留问题的处置力度。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让服务对象评价政府部门。着眼“放水养鱼”,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

免,降低社保缴费率,让企业有实打实的获得感,力争100户小微企业升为规模以上企业;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各部门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困难再多也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我市努力促进企业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汏,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按照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继续帮助企业完善物权、提高抵押贷款的能力,建立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推动金融产品与企业项目无缝对接,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提升产业链水平

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注重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推进各种制造业、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驻新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加快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以产业高端化、技术尖端化、质量顶端化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

体系。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抓好先进制造业园区这一主载体,加快推进绿色纤维、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园区建设,做好建链、补链、延链文章,滚动培育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以“四优四化”为主线,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加快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进一步做优做强支柱产业,迅速壮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适应消费需求,注重创新提升,加快服务业“两区”和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三新”经济,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抓好产业技术攻关,聚焦产业转型中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大力实施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现代纺织、装配式建筑、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重大专项,发挥好科技创新平台作用,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畅通经济循环系统

畅通,就是要畅通经济循环。扩大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质量,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消化生产供给,使生产与消费相匹配,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良性循环;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的协调,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的能力,把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协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加强银企对接,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实体经济发展解决经济避实就虚的结构性隐患。

我市着力破解生产主体和市场错配、生产和消费脱节、金融和实体失衡等难题,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完善物权、提高抵押贷款能力;支持科隆新能源、瑞丰新材、

天力锂能、卫华集团等企业在A股上市。强化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分拨配送物流网络。消除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上的梗阻,形成市场与生产主体、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扩大消费市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让群众“能消费”;加快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让群众“愿消费”;提高产品质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让群众“敢消费”。特别是要发挥我市山水优势,加快文旅康养重大专项建设,着力抓好沿黄生态带、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来我市消费。坚持促增长与扩就业相统一,把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改善金融服务,想实体经济之所想,急实体经济之所急,打破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用好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