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闫玉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略。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作出重要讲话并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全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
近年来,市农科院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重要精神,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紧盯优质高产增效农业新品种领域,相继研发出一批社会影响力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其中,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极具代表性。它的诞生改变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品质中的硬度指数、容重、粗蛋白(干基)、湿面筋、稳定时间等均达到国标强筋小麦主要指标且超过美麦DNS和加麦2号,和香港金像粉品质相当,实现了小麦品质育种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是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市农科院以“新麦26”为主导,以落实全省“四优四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全市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新麦26”区域化布局
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设立专业区,能够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实现经济效益有效提升。我省作为全国小麦生产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优势,我市农科院充分利用先天优良资源,以“立足新乡、主导河南、辐射黄淮海”为目标,在全市、全省以及黄淮海冬麦区,依据生态条件、气象因素、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资源状况等综合因素,
遴选适宜强筋小麦“新麦26”种植的生态区域,建立绿色增产增效示范基地,联合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高效示范推广,让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新麦26”,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实现千亩成方、万亩连片,“一乡一品”的区域化种植格局,有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截至目前,全市年种植面积达75万余亩,全省超800万亩,占全省优质强筋小麦种植总面积的2/3,黄淮海地区已超1200万亩。
提升“新麦26”标准化生产
近几年,小麦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越来越重,小麦生产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产增产的难度加大,因此提升标准化生产是小麦节本增效的关键。针对“新麦26”标准化生产,市农科院在其栽培技术上反复试验,集成了“基于根层水分监测的冬小麦调亏灌溉方法”、建立在“合理群体”条件下的节种增效适期晚播标准化播种技术、合理施肥技术、“一喷三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足墒播种+调亏灌溉”节水技术、“氮肥后移+后期亏水”品质保优技术等主推技术,编发《新麦26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新麦26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等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这些主推技术的应用,使“新麦26”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压缩,每亩可降低成本50元左右,节本增效每亩累计200元以上。
构建“新麦26”规模化经营
传统小麦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市农科院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积极牵线搭桥种业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对接供货,形成了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负责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种子企业为载体,负责或组织农
户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构建了“科研单位+专业合作社+农户带动”“科研单位+种粮大户直接生产”“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种粮一体化”三种合作模式,集成了“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可复制的规模化经营模式。通过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种植协议,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销,避免混杂,确保品质性状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规模化经营使“新麦26”比普通小麦销售可提高0.3元/公斤,加上节本增效每亩200元计算,可创全市社会经济效益1.2亿元,全省社会经济效益近13亿元。
延伸“新麦26”产业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由市农科院主导构建的“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推广模式,实现了小麦生产的产业化,但产业链条有限,价值属性有待提高。当前,农业领域呈现新业态,发展方式多元化,需要我们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融合第二、第三产业同步推进,形成“科研创新+标准化生产+精细化深加工+餐饮”或“科研创新+科学栽培+生态+康养+科普+旅游”等多型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三产融合发展链条的价值属性,这不仅符合新发展理念,也抓住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为贯彻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新麦26”的“四化”建设成功,不仅是全市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市农业未来新品种发展推广的方向指引。市农科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我市打造“中国第一麦”,加快从“国人粮仓”变身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贡献出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