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辉闫素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结合新乡市学分银行每名教师每年培训不少于72学时的要求,辉县市教育局下发了《2018年辉县市中小学片区培训研修方案(试行)》(辉教办〔2018〕55号文件),把全市分为北部、西部、西南、东部4个研修片区,设实验学校、子弟学校、城内小学、同济学校、文昌小学、孟电小学6个培训点,从2018年9月份到12月份,历时3个月,先后进行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思品、科学、计算机等涉及小学学段所有学科共34期培训。全市共有2574名小学学科教师参加了此次“县培”,培训效果显著,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六环递进”,扎实高效
此次培训采用“六环递进”的培训模式,即理念引领、课标解读、名师示范、同课异构、实践研修和总结反思6个环节来组织实施培训,可谓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理念引领。培训安排了多场专题报告,让参训教师了解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方法。内容丰富、高屋建瓴的专家讲座使广全体学员的教学理念得到洗礼,如同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
课标解读。通过名师或优秀教师
详细解读课程标准,启发参训教师进一步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思想。
名师示范。由各校的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所呈现的精彩示范课,既展现了他们娴熟的专业水平,又从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方面,给参训教师以示范指导和引领带动。
同课异构。通过参训教师分组备课、选派代表进行同课异构,使全体参训教师在实践中对比、改进、提升,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实践研修。通过观摩、参与研修活动,让学员转化、吸收所学知识。
总结反思。在实践中成长,在培训中提高。为让参训教师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每期的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参训教师做到“四个一”,即写一篇参训小结,交一份教学设计,上一次校级公开课,写一则教学反思。要求参训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校本研修,对参训教师的常规课进行跟踪指导,着眼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逐步实现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教师教育目标。
突出特色,强化引领
培训中,各承办学校充分依据本校优势,发挥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观摩活动,彰显了学校特色,起到了引领作用。
共研共修,同步提升
此次“县培”,不但让参训教师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让参训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于承办学校来说,从卫生纪律到文明礼仪、从教师示范课到同课异构、从课堂教学到特色展示等各项工作,都是一次大检阅。对于承训教师来说,面对所要承担的培训任务,他们需要义无反顾地接受,不折不扣地完成,这又进一步激发着他们新的工作热情。有人说培训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在这次遇见中,大家一起“研课磨课”,相互交流研讨,探索教育真谛,分享教育智慧;在这次遇见中,大家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体悟了温暖,愉悦了心情;在这次遇见中,大家更是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育认知,取得了教育真经,坚定了教育信念。外国语小学老师王芳说:“这次培训学习,我感受很深。感觉以前就是井底之蛙,现在有点儿见到宽阔天空的那种感觉,让我眼界
大开,并去思考以后我的工作应该怎么去做。”实验学校老师周延芳说:“作为美术老师,以前我很少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很难得,也很珍贵。这次培训学习,可以说我不但领略了同济学校的风采,也基本掌握了美术教学的精髓。希望以后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总之,此次“县培”不但为参训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也为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和教师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无论是对参训教师,还是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收获满满。
此次“县培”,还受到了辉县市教育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培训期间,该局局长刘建国多次到培训点进行巡视指导,了解学校培训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该局师训科科长王焰忠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琚金福在每个培训点一待就是两天,和全体参训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听课、共同评课、共同成长。
一节节真实的课堂展示、一次次真情的思想碰撞、一回回真挚的情感交流,给这次培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辉县市教师培训的步伐不会停止。在今后的工作中,辉县市教育局将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一工作宗旨,深化落实“在实践中成长,在培训中提高”的教师教育工作思路,为打造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