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2月19日 星期
交通连接 产业承接 生态对接
郑州“北联”新乡全域“深融”


□本报记者刘军旗

新春时节,走进平原示范区,“千味央厨”一片繁忙。该企业向北跨过黄河,全面落户这里后,实现了从车间到智能化工厂,从传统模式到共享中央厨房全产业链的华丽嬗变。今年年初,它又握手京东,拿下对方在河南股权投资第一单,驶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作为平原示范区的重点项目,“千味央厨”亦是新乡全域推进郑新深度融合的产业典范。“郑州向北,新乡向南,实现融合化、一体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使然,是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使命所系,是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关注郑新融合的平原示范区干部韩卫军认为。

更让韩卫军兴奋的是,去年年底,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郑新全域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已编制完成,已报省政府审查。几天前,市委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这必将有力推动郑新全领域、全地域、全方位融合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市委、市政府将郑新深度融合上升为全市主战略,形成了“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交通互联、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协同发展,在加快郑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构建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黄产业带“大十字”格局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子落,全盘活。呼应郑州“北联”,新乡全域向南“深融”,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融合的关键,产业协同这篇大文章是最根本的支撑,生态共建共治共享是最重要的理念。

交通连接,互联互通。当平原示范区率先推出郑州牌照私家车通行郑新黄河大桥免费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溢出郑州,越来越多的郑州市民在这里上班、安家,成为两地融合的亮丽风景。打破黄河天堑的制约,我市正在全力推进郑新之间复合型交通走廊建设,实现郑新各种路网及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无缝衔接。

目前,郑新之间在黄河上已建成、

正在建设、将要建设的大桥有10座,贯通20条线路,其中7条高速、7条公路、4条铁路、1条轻轨和1条管廊。可以想象得到,郑新真正同城化、一体化即将实现。

产业承接,协同发力。河南科隆集团制造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驱动宇通客车疾驰世界;中电科“22所”协同中铁装备集团,破解关键技术难题;原阳县、平原示范区成为郑州溢出产业的首选承接地……在郑新深度融合时代大背景中,全产业链的对接与协同,正在持续发力。

今年,我市科学谋划布局,即将开工建设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以此形成郑新深度融合“大十字架”格局。纵向推进从市中心,途经新乡县、原阳县、平原示范区的郑新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横向推进以封丘陈桥产业集聚区、原阳产业集聚区、平原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新乡示范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等为战略节点的沿黄产业带建设,形成郑新融合的“大十字”产业架构,推进郑新产业既有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新乡学院科

研处处长史瑛看来,“大十字架”格局是一种高远的谋略。这意味着,不仅实现郑新两地产业双向转移,参与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还将形成郑新深度融合的强大载体。

生态对接,共建共享。壮美的山水资源,不仅是我市独特的发展优势,也是郑新深度融合的发力点。在建设沿黄生态带方面,我市聘请雄安新区生态规划团队,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新乡市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对沿黄126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体设计。今年将开工建设70公里沿黄岸线、420平方公里示范区域。

同时,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按照“北方水乡、园林经典、文化圣地、旅游天堂、创新乐园、生态新城”定位,在南太行与黄河之间规划建设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

行进在中原大地,漫步在黄河之滨,美好蓝图已绘就,瑰丽画卷正铺开。加速推进郑新深度融合,助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这是广泛共识,更是共同行动。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