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新颜
“我辜负了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愧对组织的信任、愧对家人的关爱。感谢组织没有让我走向更危险的深渊,大家要以我为戒,阳光工作、清白做人。”辉县市人民医院设备科原科长王光才在庭审时声泪俱下地忏悔。
这是辉县市纪委监委查办的一起医疗卫生领域窝案,王光才和该医院原副院长王作良、原院长齐海龙均被留置并移送司法机关,再次告诫党员干部:“有权不可任性。”
2018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用好、用活、用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层层设防,精准发现问题、把握政策、作出处置,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错”变成“大祸”,由轻微违纪滑向严重违纪违法,全年共处理4964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种形态分别为2787人次、1693人次、202人次和282人次,分别占比56.1%、34.1%、4.1%、5.7%。
以上这组枯燥但精准的数据,正是纪检监察部门营造严管厚爱新常态的最好诠释。
勤“浇树”正“歪树”抓早抓小抓苗头
“小金库”往往花样百出且隐蔽难查,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亮剑“小金库”,
以“账外账”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发现了一些单位在公房租赁等方面存在财务管理漏洞,通过缴纳房产租赁税比对等方式,迅速排查处“账外经营”行为。
“小金库”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战果颇丰,全市共计发现和查处“小金库”及违规银行账户311个,涉及资金14877.39万元,上缴财政资金1212.04万元,党政纪处分63人。
“小金库”清理只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方式、密织监督网络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更加注重以完善制度、专项检查、列席会议、廉政谈话、谈话函询等方式,抓早抓小,强化监督,实现关口前移、及时纠偏,戒尺高悬、警钟长鸣,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强化党内监督,列席县级民主生活会65次,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强化日常监督,设立市管干部执纪监督信息库,为623名市管干部出具廉政意见,对45名处分期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回访活动;强化监督震慑力,谈话函询146人次,诫勉谈话5人,责令16人作出深刻检查,探索“函询+核实”模式,对19人情况说明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力避“一函了之”;紧盯重要节点,开展“四风”督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6起,处理70人,其中,党政纪处分42人;监督检查脱贫攻坚党员干
部履责情况,发现问题127个,查处问题17个,处分6人,组织处理6人;追责问责7起环保问题,党政纪处分3人,组织处理9人;领办、督办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线索79起,立案审查21人;坚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和事,共计89人,曝光8起典型案件。
治“病树”拔“烂树”
真抓真管真严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同步推进,释放了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2018年4月24日,“清风新乡”权威发布:获嘉县财政局主任科员李其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全市首例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
2018年5月和7月,市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张忠臣和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李俊先后被采取留置措施,在全市党政机关干部和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
2018年7月6日,唐庄镇侯庄村村委会原主任潘新保因挪用村集体资金31.5万元,犯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是全市首例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向司法机关移送起诉、判决的案件,其全程仅用57天,纪法同步,取
得1+1>2效果。
用留置代替“两规”。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坚持“应试尽试、应用尽用”原则,对12项调查措施进行“全要素”试用,留置人数是2017年“两规”人数的3.1倍,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更为顺畅,实现了政治、法纪、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坚持防逃追逃两手抓,一手加强因公因私出国审批、证照管理,一手开展外逃人员“大起底”,切断腐败分子外逃之路。
“其实,当在大街上警察让我出示身份证时,我还有机会再跑,但是,这么多年的逃亡实在是太累、太苦了,也曾想过赚了钱还给国家,但还是一事无成,内心也非常煎熬,现在真的解脱了。”中国农业银行新乡分行北站支行盐库储蓄所原主任朱新华被抓获后如释重负,终于结束了19年8个月零5天“鼠蚁般”的日子。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勤“浇树”防微杜渐,正“歪树”矫枉纠偏,治“病树”猛药去疴,拔“烂树”重拳出击,坚持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推动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