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动三要素:频次、时间、强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想要运动健身,却总是效果不佳?也许你忽略了科学运动的三个关键要素。记住三要素:频次、时间、强度,就能让你的锻炼事半功倍。

  频次:每周至少锻炼三次

运动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而是需要坚持的习惯。研究表明,每周运动三次是最低有效频率。为什么呢?我们的身体有“记忆效应”。一次运动后,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积极变化:代谢提升、肌肉修复。但如果间隔时间超过3天~4天,这种“记忆效应”就会逐渐消退。每周三次的运动节奏,恰好能在身体“忘记”之前给予新的刺激。可以选择隔天运动,比如周一、周三、周五,这样给身体留出了恢复时间,又能保持持续刺激。

  时间:每次至少30分钟

为什么是30分钟?这涉及到身体的供能机制。运动前15分钟,身体主要消耗糖原作为能源,之后才会逐渐增加脂肪消耗的比例。30分钟的运动时间能够确保充分激活心肺功能,并有效促进脂肪燃烧。如果你是个忙碌的上班族,也可以将30分钟拆成两个15分钟进行,但效果会打些折扣。最好还是能一次性完成30分钟的连续运动。

  强度:中等强度,微微出汗,稍气喘

  这是最容易出错的一环。运动强度不是越强越好,太过轻松也效果甚微。中等强度的表现是:微微出汗、呼吸加深加快、稍气喘、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能够完整说话,但不能轻松唱歌。

  这三个要素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只注重次数而忽视单次时间和强度,效果有限;单次时间长强度大但频次不足,难以形成持续效果;频次和时间达标但强度不够,事倍功半。

  如果你是运动新手,不必一开始就达到这个标准。可以从每周2次、每次20分钟、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至推荐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也很重要,这样才能长期坚持。记住,科学运动不是为了折磨自己,而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现在就开始规划你的运动计划吧,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达到中等强度,健康生活从此开始。

  (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