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中心医院 德艺双馨专家谱
以仁心仁术诠释医者担当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神经学科专家何文龙
何文龙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图片由市中心医院提供)
□刘萍 李振根 李炳
在市中心医院,有这样一位医者:他既是与死神赛跑的神经介入专家,又是带领神经学科团队冲锋在前的领航者;他既是躬身科研破解医学难题的先锋,又是呵护神经学科科技百花盛开的辛勤园丁;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他既是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逆行者,又是运筹帷幄的抗疫指挥官。他,就是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何文龙。
二十载大医精诚行医路,他以仁心仁术诠释医者担当;三载抗疫路,他用智慧与热血筑起生命防线。
杏林圣手:
以仁术为舟,以创新为帆
何文龙是与死神赛跑的“神介先锋”,作为神经介入领域专家,他透彻理解“时间就是大脑”的真谛,让市中心医院的卒中绿色通道不断提速,大幅度减少了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他主导建立的“卒中急救高速路”将DNT(入院到溶栓)时间从68分钟压缩至32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大幅压缩DNT时间,他常常化身抢救卒中患者的“拼命三郎”。2019年寒冬,他连续72小时值守,完成12台急诊介入手术。最后一台手术结束时,他因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本应该输液治疗,但他心系刚刚接受过介入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悄悄采取了权宜之计——注射抗凝剂后继续查房。
在癫痫研究领域,他带领团队建立“癫痫灶三维精准定位法”,将难治性癫痫手术有效率提升至89%。某位被癫痫折磨20年的患者,经过他设计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医治,3年未再发作,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他主持的《脑网络调控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成果被写入《中国癫痫诊疗指南》。
他是学科建设的“领航人”,担任卒中中心主任期间,他构建“多学科融合救治平台”,整合神经内外科、影像科等11个科室资源。独创的“卒中单元-康复中心-社区随访”三级管理模式,使患者致残率大幅下降。
2019年,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完成介入手术560例,静脉溶栓300例,被国家脑防委授予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称号。这块“金匾”,是他带领团队整理128本诊疗规范、组织236场应急演练结出的硕果之一。
战疫先锋:
以谋略为盾,以担当为剑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感控科、公共卫生科的主管领导,何文龙敏锐意识到这场战役的严峻性。他带领团队连夜绘制出《疫情应急响应作战图》,将市中心医院院区划分为“红、黄、绿”三级防控区域,首创“三通道五隔离”防控体系,这一创新模式后来成为豫北地区医院防控模板。
在全市封控前三天,他已预判到社区传播风险,果断启动“战时机制”,将发热门诊扩容3倍,建立“方舱式”预检分诊区,储备两个月用量的防护物资。当我市首例确诊患者深夜入院时,他亲自指挥转运,仅用28分钟就完成从接诊到隔离的全流程操作,为后续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封控期间,市中心医院作为三甲医院接诊压力骤增。一天深夜,该院急诊科同时涌入12名高热患者,年轻医护人员出现恐慌情绪。何文龙闻讯赶来,边穿戴防护装备边沉稳部署:“按预案执行三级防护,我先进隔离区!”他在污染区连续工作7小时,亲自为危重患者插管,防护面屏上的水雾凝结成珠,却遮不住他坚毅的眼神。护士长回忆:“看见何副院长的后背被汗水浸透,大家突然就不怕了。”
他是生命至上的“破冰者”。2022年11月,面对“阳性患者救治难”的困局,他力排众议建立“红区手术室”。当43岁脑卒中阳性患者命悬一线时,何文龙带领团队在负压手术室完成高难度取栓术。铅衣加防护服重达30斤,手术结束时他的手术衣能拧出水,他却说:“再重也重不过生命的重量。”这样的生死竞速三个月内上演47次,奠定了市中心医院零感染、零死亡奇迹的基础。大医精诚:
以初心为灯,以仁爱为火
何文龙是患者的贴心人,在他的办公室珍藏着一幅画:朝阳下,一个身穿白大褂医生牵着一位老大爷的手。这是何文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治疗过的一位老者献上的礼物。疫情期间,这位68岁的老人无法外出购药,何文龙提议该院建立患者“云药房”,为特殊患者配送药物。何文龙安排为这位老人配送特殊药品57次,使这位多病缠身的老人平稳度过疫情险关。
有一次,何文龙得知一位生活贫困且病情危重的患者为手术费发愁时,他悄悄为之垫付手术费2万元,还叮嘱护士长:“对患者说,这是医保报销的。”
何文龙是团队的“大家长”,他建立“医护心灵驿站”,邀请心理专家为抗疫人员减压。2022年除夕夜,他悄悄替换下年轻医生值守发热门诊,自己穿着防护服度过跨年夜。科室医生动情地说:“何副院长记得每个医护人员的生日,却总忘记自己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
他是医学的“传道者”,他创建“神经介入培训基地”,带教的23名弟子如今多已成为学科骨干;他主编的《神经科康复治疗学》被多家医学院选为教材;每周四的“何文龙学术沙龙”雷打不动,让神经学科的春风春雨不断滋润该院学科新苗。
精神丰碑:
以信仰为基,以使命为旗
何文龙爱读《毛泽东选集》,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将“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融入医疗实践。
他是有着20年党龄的医者,将红色信仰融入医学实践。他牵头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抗疫前线发展9名同志火线入党。他常说:“白大褂和党徽,是医者的双重铠甲。”
面对荣誉,他始终淡然。1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成果奖、56面锦旗、127封感谢信......这些见证着他24年的医者生涯。但在他心中,最珍贵的褒奖是患者出院时的笑容,是年轻医生成长后的超越,是疫情退去后城市的安宁。
从青丝到华发,何文龙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医者传奇。在手术台上,他是与病魔搏斗的战士;在抗疫前线,他是守护生命的将军;在科研领域,他是开拓创新的先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更用大爱情怀谱写着新时代的医者赞歌。正如他办公室悬挂的那幅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或许就是一位医者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