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

“微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大跃升”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校际联合主题教研活动启动会。

  “凝心聚力启新程,教研先行谋发展”教研组长会。

  “科技破解教学痛点、AI提升教学效能”培训。

  葛晓玉《我们受特殊保护》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晶 通讯员 崔彦豪 文/图

  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在全力推进“一智、一能、一特色,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落实“1085”工程,开展微改革、落实小举措,以创新为驱动、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

  一、立足课堂根本,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学校坚持开展随堂听推门课、回头课,做到随听随评随反思;严格落实“电子白板每节课使用不超过12分钟”的要求,落实听评课“三问”(一问知识目标,二问核心素养,三问重难点依据);“三看”(一看备课教案,二看课堂效果,三看反思后效)。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向研课过程要质量,落实“一展三定三磨四存”要求,即每节课在最后一次展示前至少研磨三次,提前定好听评时间、地点、人员,留存好至少四次讲课的过程性资料。

  二、两翼智教协同,三维四阶优化闭环

  学校“两翼三维四阶”教学评一体化闭环管理以“AI驱动、数据贯通、动态优化、轻量实施”为原则,通过“两翼驱动、三维减负、四阶实施”构建“目标—教学—评价—改进”闭环,实现大规模覆盖与个性化支持的平衡。

  1.两翼驱动:AI与教师协同分工,明确角色边界。两翼驱动的核心机制为AI与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创新。AI工具聚焦于重复性工作,承担数据自动收集任务(如课堂视频语音转写、作业提交率统计等),标准化分析工作(如错题归因分类等)及基础结果输出(如原始数据报表、共性问题识别);教师分为课题组(引领层)与实操层(执行层),其中引领层负责AI工具培训、教案模板设计及资源审核,实操层则专注于高阶教学设计(如错题微课开发)与情感思维引导(如深度追问、心理辅导)。协同目标在于生成个性化教学建议(如互动策略推送)与分层学习路径(如巩固组、拓展组动态分组),进而实现“AI处理标准化任务+教师聚焦个性化辅导”的平衡。

  2.三维减负:技术工具支撑,轻量实施落地。三维减负是指通过智能分析、模板共享以及协同工具来构建减负体系。智能分析依托教学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有效减轻学情统计、成绩分析等人工计算负担;模板共享通过建立标准化课件、作业模板库,减少重复备课与格式调整的工作量;协同工具通过运用多人在线编辑、审批系统,优化跨班级、跨学科的教学协同。三者共同保障“两翼驱动”高效运行,实现教、学、评全流程数据贯通与轻量实施。

  3.四阶实施:闭环路径推进,课题引领深化。以省市级课题为引领,遵循“智能备课—课堂监测—作业反馈—数据分析”四个阶段,推进数字化管理闭环。智能备课阶段依据课标与学情,生成个性化教案,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监测实时采集互动数据(如答题情况、专注度),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作业反馈通过“智能批改客观题+人工复核主观题”的方式,生成分析报告,精准定位薄弱点;数据分析整合全流程数据,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形成“目标—教学—评价—改进”的闭环。各阶段结合《基于生成式 AI 的小学备课资源智能生成与应用实践研究》与《生成式AI在小学作业智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两项课题研究,以项目推动常规工作落地实施。

  三、“诗韵流芳”诵读,构建分级评赛体系

  学校“诗韵流芳”经典诵读活动构建了“日常浸润+社团提升+赛事展示”三位一体的诗词文化浸润体系,形成了“学、练、展、赛”的完整闭环,特色显著。

  1.内容分层,精准施教。结合河南省诗词大赛,活动按年级、学期编制《诗韵流芳》诗词手册,涵盖课内(A级)、课外较易(B级)、课外较难(C级)三级内容。各年级上下册诗词总量在26篇至52篇之间,明确了A级需100%背诵、B级至少60%背诵、C级至少20%背诵的梯度要求,以适配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

  2.日常浸润,融入点滴。依托“课前三分钟指导+早读巩固+路队诵读展示”模式,低年级学生每周学1首~2首、中高年级学生2首~3首,通过“诗词诵读情况记录表”家校联动检查,将诗词学习嵌入日常。

  3.传统评价,激励成长。该校创新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五级荣誉体系,学生通过完成对应任务量即可获得相应荣誉;同时设立“诗词小翰林”荣誉,分学期按照十二生肖划分“子科”至“亥科”,确保优秀学生优先入选诗社。我校举办校级诗词大赛,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并在每年9-11月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市级和省级赛事,形成“日常+学期+赛事”三级评价闭环,以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社团赋能,分层培养。开设基础班(2-3年级)与精英班(4-5年级诗社成员),基础班开展诗配画、手势舞诵诗等趣味活动,精英班聚焦诗词答题、鉴赏及微剧本创作,兼顾普及与提高。

  四、借助智能平台,教务工作精准协同

  学校利用腾讯AI技术,通过IMA平台创建了“教务工作AI助手”知识库,集成多类教务文档,从而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结合《教师工作安排》《总课表》《教师个人课表》《分班课程表》等文件实现课表协同编排与教师动态调配;依托《学情登记表》,助力“教学评一体化”学情数据分析,精准教学改进;利用《校优质课——课堂教学大比武》《实习工作安排表》强化师资培养过程管理;结合《校历表》《部门工作安排》《学校工作计划》推动任务节点可视化协作。该知识库通过结构化分类、数据互通与智能检索,提升教务决策效率与工作规范化水平,体现了教务管理的系统化、数据化与协同化特色。

  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的微改革实践,通过课堂深耕夯实质量根基,以AI协同重构“教”与“学”的平衡,用文化浸润厚植育人底蕴,借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效能,以小切口撬动教育教学生态的深层优化。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精准跃升,更构建起“减负增效、个性发展、文化传承”的教育新范式——既让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放,聚焦高阶教学设计;又让学生在分层培养中成长,兼具知识素养与人文情怀。其轻量实施、精准落地的改革智慧,彰显了以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勇气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