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革命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当千年文明邂逅数字浪潮
赵国斌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沉淀着民族记忆与智慧的瑰宝,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维系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的重要纽带。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幸运的是,现代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曙光。数字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更便捷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通过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形式,传统文化得以突破传统传播的壁垒,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实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转变,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河南卫视推出的《端午奇妙游》堪称现代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播的经典案例,节目采用“网剧+网综”的创新形式,以唐朝为故事背景,通过一条贯穿始终的剧情线,将多个精彩的节目有机串联起来。在节目呈现上,运用水下拍摄、电影化叙事、多机位运镜等先进的拍摄技术,打造出如《洛神水赋》这般惊艳绝伦的表演。舞者在水中翩跹起舞,身姿婀娜,配合着精美的服装、灯光以及后期特效,将洛神的绝美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帧画面都宛如一幅古典画卷,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神话传说中的场景。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形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阅读量和播放量数以亿计,成功“出圈”,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形式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除了影视节目,文创产品领域也掀起了传统文化创新的热潮。文创产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签、明信片等简单形式,而是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实用功能,打造出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感的产品。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从“朕知道了”的创意胶带,到以故宫建筑、文物为原型设计的口红、首饰等,每一款产品都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消费者能够把“文化”带回家。这些文创产品凭借独特的设计、优质的品质,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数据显示,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逐年攀升,反映出大众对文创产品的热衷。文创产品的火爆不仅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也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喜爱,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AR、VR技术的出现,更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体验。借助AR技术,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文物、古籍等,便能看到虚拟的三维模型、动画演示或文字解说,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增强观众与传统文化的互动性。例如,一些博物馆推出的AR导览应用,用户在参观展览时,只需轻轻一扫,就能获取展品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仿佛拥有了一位私人讲解员。而VR技术则能够构建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用户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传统文化。用户可以佩戴VR设备“穿越”到古代建筑、历史场景中,感受故宫的雄伟壮观,体验敦煌莫高窟的神秘瑰丽,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让传统文化不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
从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到火爆市场的文创产品,再到AR、V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现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着传统文化的传播革命。这场革命不仅让传统文化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新颖、多元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更激发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交融,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桥梁,持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者系凤泉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