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五结合”:检校合作赋能基层检察工作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为检校合作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指引。该意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强调法治人才培养与检察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法治中国建设夯实了根基。

  获嘉县检察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基层检校合作新模式,2022年以来,先后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法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举办检察实务讲座60余场,覆盖师生1.2万余人次,创新形成“五进五结合”实践体系。

  “五进”:搭建检察资源融入高校的立体通道

  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检察机关通过专题授课、教材编撰等方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融入法学教育,引导师生成为这一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与践行者,为法治人才培养定向领航。

  推进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进高校。检察机关联合高校将检察实践知识库与跨学科优势结合,推动检察学研究从“经验描述”向“理论建模、实证检验”转型。开设《检察机关职能定位和四大检察发展》等课程,增加检察公益诉讼等实务内容,构建凸显检察特色的课程体系。

  推进检察指导性案例进高校。精选典型案例,通过研讨、模拟公诉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法律规则。这种以案释法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对检察业务的认知,也有助于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推动检察实务专家进高校。组建20余名实务专家师资队伍,包括“双千计划”专家、省级业务骨干等,通过分享办案经历、指导实训,弥补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实践逻辑。

  推进检察司法前沿理论进高校。及时引入新修订法律、司法解释及最新司法成果,涵盖各领域前沿动态。讲授《DeepSeek在法律实务中的应用》等课程,推动数字检察研究,让学生把握司法改革与技术革新的脉搏。

  “五结合”:深化检校协同的实践路径与高质效办案相结合。该院借助高校智库资源,通过专家咨询、大数据检索等机制提升办案质效,每年均有案例入选上级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员额检察官运用智库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实现了高校知识与检察经验的“1+1>2”效应。

  与检察“三个管理”相结合。推动“三个善于”落地:善于领悟法治精神、善于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统筹“法理情”统一。鼓励干警与教师结对开展科研工作,聘请专家参与案件研讨,联合开展社会治理研究,实现案件管理与社会治理协同推进。

  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依托我市高校较多的优势,共建教学科研基地,联合申报课题。高校提供理论支撑,检察机关贡献案例数据,教学科研基地成为成果产出、难题破解、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

  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从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智慧,通过检校合作挖掘“慎刑”“民本”等思想的当代价值。借鉴“天理、国法、人情”统一理念,完善检察考核机制,推动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检察工作融合。

  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针对新兴领域需求,联合制订培养计划。河南师范大学与市检察院共建证据科学研究中心、数字检察研究基地,双方优势互补,培养兼具理想信念与扎实功底的法治人才。

  获嘉县检察院通过“五进五结合”模式,实现了检察实践与法学教育的双向赋能。未来,该院将着力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法治人才,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基层智慧。

  (段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