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深化校地协同机制
构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范式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琚铭洁)在瑞之恩乡村振兴产业园的智能化种植基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正在进行。“为什么这些产品会被淘汰?”随着产业园负责人的提问,百余名师生围绕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展开热烈讨论。这是红旗区创新校地协同机制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红旗区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创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引领,着力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在瑞之恩乡村振兴产业园,校地合作展现出丰硕成果。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设施蔬菜残体原位还田、高温闷棚土壤处理等绿色技术,已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培育的富硒贝贝南瓜、水果番茄等优质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我们构建了产学研人才培育体系,依托智慧农业项目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吸引高校师生驻点开展课题研究,并建立了‘田间课堂’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高校人才驻点-农民技能提升-产业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除此之外,红旗区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兴隆机械、日升数控等60余家企业与村(社区)结对共建。优化三大片区产业布局,北部片区依托中原农谷现代种苗产业基地,联动瑞之恩乡村振兴产业园、花神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构建蔬菜、水果、育种育苗产业示范区;中部片区以南美对虾海水养殖基地、河南科技学院育种基地为核心,利用闲置坑塘和农田发展水产养殖与良种繁育;南部片区推进申店、张堤等“六村联建”,依托新延线环境整治,布局牛羊肉屠宰、中草药园、花卉基地等“一村一品”特色项目,形成差异化产业格局。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产业。整合乡村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殷庄-关屯-刘景屯、洪门镇新延线原滋味体验轴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