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葱季节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永新

  时过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年暑假打工的经历。那是我成长中留下的痕迹,也是只有那个年龄才会有的选择、走那样的路。

  那时候,我已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像所有初涉青春季节的少年一样,蕴含着无限活力与向往。这个年纪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勇往直前的热情,总是心甘情愿地热爱生活、寻找快乐。快放暑假的时侯,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各抒己见,商量怎么度过一个有趣的暑假。有的说要去乡下亲戚家玩几天,有的计划每天去游泳,让我们刮目相看的是有一个个头不高的同学提出去打工。正当我们想入非非时,传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工厂劳动,白班八角,夜班一元。顿时,这消息一瞬间映亮了我们的心情,也映亮了少年的希冀和信心。那个年代,我们不用上任何培训班,也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到工厂劳动就是挥洒热情的最好去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报白班还是夜班,有的同学犹豫不决,而我当机立断报了夜班。我喜欢夜里那种自由飞翔的气息,满天星斗,天地一片静谧,千家万户都进入了梦中,只有我提着一个饭盒,走在空旷的大街上,像工厂的工人一样匆匆赶去接班。想着想着我就笑出了声,心儿差不多要飞起来了。

  当然,更令我激动的还是车间的氛围。无疑,我是第一次置身这样的环境之中。那么多机器轰鸣着,发出“哐当哐当”的震动声,声音大得让我耳朵发闷,很不适应。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一种自己也弄不清楚的欲望驱使着,让我兴奋不已。我羡慕地看着师傅从眼花缭乱的机器上自如地接上每一根断头线,我的双手就想跟着舞起来。那时的我不会想到师傅炉火纯青的技能背后,有着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磨炼。在新鲜而略带刺激的快乐中,我开始面对机器尝试操作。尽管师傅站在那里指导着,可哪能那么容易就应对自如呢?手忙脚乱的我找不到断头线,一下子紧张得浑身燥热,恍惚中更有一点胆怯。师傅是个中年女性,她并不善于侃侃而谈,可是她有耐心,不厌其烦地讲解方法,让我渐渐有了感觉,找断头线的功夫也见长了。师傅拍拍我的手,表示可以独立操作了。我一下子轻松许多,几个回合下来,转愁为悦,几乎要发出满足的叹息。看看周围的同学,有一种想交流的欲望。可惜,我的声音太小了,话一出口,立马被轰隆的机器声淹没了。此时已经到了深夜,我忽然有点魂不守舍的感觉。不是累,而是浓浓的困意袭上来,眼皮沉重得睁不开,线头也接不上了。哦,对不起师傅,我无法理清现在的状态,反正困意每时每刻都在揪扯着我往梦里跑。师傅发现我晃晃悠悠有些站不稳,就将我拉到纱包上坐下来,机器由她看管。这一坐,我便身不由己了。周围的声音渐渐隐去,我很快进入了混沌中。也不知过了多久,感到有人推我,眼睛勉强睁开一条缝,看到师傅蹲在我跟前,她告诉我到吃夜班饭的时候了,我揺摇头,又闭上了眼。停了一会儿,头脑有点清醒了,朦胧中看到机器停了,人都出去了,偌大的车间一片静寂。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何不趁此机会去找个地方睡会儿觉,再干起活来,不就有精神了吗?于是我迷迷糊糊地出了车间。外面的路灯有些昏暗,我四处张望,看到前方有一点亮光,这亮光就是我眼前的希望,我踉踉跄跄地直奔而去。到了那座房子进去一看,很多长椅子摆在那,我心里暗自窃喜,毫不犹豫躺在了椅子上。这一觉睡得相当沉实。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响声惊醒,坐了起来,只见一个女同学蹲在椅子旁边,笑得喘不上气来。我惊讶地问她:“你怎么了?”她忍住笑,站起来拉住我的手,连声催促:“快走吧,要下班了,到处找不到你,师傅急坏了。”这一下,我明白了。环顾四周,原来这是一个大礼堂。我不好意思地跟着她回到了车间,继续坐在纱包上打盹儿,一直到下班铃响。

  那天回到家,我饭也不想吃,昏天黑地睡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才清醒。这一次打工,我挣了一元钱。

  这个暑假很长,离开了工厂,玩了几天,打工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于是缠着邻居给我和同学找了个工地的活儿。那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我们俩穿着球鞋、短裤,精神抖擞地出发了。来到工地,找到派活的工头,等着他发话。这个管事的人打量了一下我们,半天没有吱声。最后他很随意地说,你们去抬白灰泥吧。说实在的,我很想攀上脚手架开开眼,看看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在我的想象中,那是一件挺刺激的事。可是我没好意思说。我知道,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听从分配。当我们俩抬着一个大筐,兴冲冲地来到指定的大坑前,往下一看,真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池子又大又深,满池的白灰泥炫耀似的发出刺眼的亮光。我们围着池子转了一圈,找到一个突破口。这里坑沿浅一点,容易下手。我举起铁锨,用力插了下去,虽然铲到了白灰泥,可是怎么也拔不出来。同学一看,急了,把我推开,上前用力拔。唉,还是拔不出来。我们俩相视一笑,干脆坐下来休息一下,想想办法。最后达成共识,我负责拔铁锨,她从后面抱住我的腰,一块发力向外拔。结果两个人全坐在了地上,刚才那种志在必得的心劲儿也泄了下来。我们俩有点情绪,安排干这样的活儿,分明就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嘛。看看四周,脚手架纵横交错,一派繁忙,想找个人问问都难。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走过来一个工地的师傅,他看到我们一副狼狈的样子,就明白了,好心地帮助我们把铁锨拔了出来。可喜的是还铲出了白灰泥。我们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又请教方法。大概是看我们年纪不大,又是女孩子,师傅动了恻隐之心,耐心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看着师傅轻松地挖出白灰泥,我心里忽然对他产生一种敬意。那一刻,我受到的教育和启迪胜过一切言语。

  好不容易铲了小半筐白灰泥,人已经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了。只感到时间显得如此漫长,眼看收工遥遥无期,我们无法确定还能坚持多久。这时太阳升上来了,又热又累的心情烦躁不安。工地旁边卖西瓜的小贩一声比一声高叫卖着,引诱着两个少年的冲动,我们不约而同拉起对方的手,走向西瓜摊。直到回家,也没想起扔在地上的工具。

  几年后,我下乡插队当了农民。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年少时的荒唐与任性早已被深深隐藏。我渐渐意识到成长的意义和代价。成长的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这是一个曲折而有收获的过程,无论对与错,都是有价值的,因为生活终究会让你懂得,学会吃苦耐劳,是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