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新特征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杨泳黉
新型工业化是党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实践,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结合当前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科学研判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断动态演进的理论创新。新型工业化是当前全球经济转型的关键方向,推动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提升经济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新特征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技术赋能、要素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这三者相互联系,共同塑造了新型工业化的全新格局,推动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刻变革。
技术赋能:数字智能成为核心驱动力
纵观18世纪以来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以生产技术实现跨越式革新从而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世界经济格局。从蒸汽化到电气化再到自动化直到现在的信息化、数字化,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单一行业、单一企业的生产方式,重塑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结构。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工业互联网通过将设备、系统和人连接起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优化资源分配,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数字智能为新型工业化带来了行业新机遇、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的发展模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愈发深入。同时,数字平台和服务逐步取代传统产业的传统运营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数字化不仅在生产环节发挥着作用,还广泛渗透到研发、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推动企业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要素变革: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资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建设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生产要素也在进一步发生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土地、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以及劳动力等传统的生产要素,21世纪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生产要素。
过去,资本和劳动力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生产要素,而在新时代,数据的价值逐渐凸显。在信息时代,数据成为驱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关键资源。它不仅承载着信息,更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直接参与到生产决策、流程优化、价值创造等环节中,进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与分配机制。数据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物质生产资料的局限,使得知识与信息的运用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力量。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够获取关于市场、消费者、生产环节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大数据分析使得企业在制定决策时更加科学和精准,从而提升了整体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构建新范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转型是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体现了对传统高碳、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模式的系统性突破。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清洁化、智能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原则。一方面,新的科技革新推动着能源结构优化、工业流程的绿色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包含了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保护的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从根源上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
总之,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以往传统工业化“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径,而是在起步之初就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过程。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生态布局、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到人的全面发展,它体现了一种“绿色、高效、协调、包容”的现代工业发展新范式,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