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上非遗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琚铭洁)一碗面的造型层层叠叠,仿佛数条银丝在碗中盘旋,几簇麦穗紧紧环绕在碗的周围......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音乐大集中江县挂面村的非遗市集上,我市省级非遗项目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庆锋的剪纸作品《千年一面》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喜爱。
该作品长2米、宽0.6米,巧妙融合非遗剪纸的粗犷大气与中江手工挂面的瀑布“素纤”,一副镂空团在指尖流转成型。“这次创作融入了新乡小麦,黄河鲤鱼等元素。”杨庆锋告诉记者,他用独特的方式让非遗剪纸和非遗挂面“偶遇”,用手中的一把剪刀和一方红纸“讲述”文化故事。
在现场“非遗手工坊”,杨庆锋为现场的学生开展剪纸体验课。他从折叠技巧、纹样设计入手,手把手教孩子们感受非遗剪纸文化。谈起非遗传承话题,杨庆锋说:“剪纸是‘活’在生活中的艺术。我在河南给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就是希望他们从小触摸到纸张背后的文化温度,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得更精彩。”同时,这副《千年一面》剪纸作品被中江县挂面村省级传承人收藏在他们挂面村博物馆展览,引得现场观众连连称赞。
据了解,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餐桌上的非遗”。它与普通手工挂面有何不同?“均匀光滑、细如银丝。”中江挂面非遗工艺传承人告诉记者,河南是粮食大省,新乡的优质小麦更是闻名全国各地。制作中江挂面的面粉,选用的正是新乡小麦,其抗延展阻力、拉伸性等均优于其他类型小麦,用黄河水浇灌的小麦也更劲道、有面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