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春潮向“新”而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近日,在郑州召开的2025年省知识产权工作会上,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责任人作了典型发言。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双试点”城市,2024年以来,我市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称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9件,同比增长24.5%;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37件,居全省第二位;地理标志商标拥有量18件,居全省第一位......知识产权的春潮在牧野大地涌动,培育浇灌新质生产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服务,悉心“培土”,夯实产业根基
发挥省第一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优势,市市场监管局开辟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全市专利授权周期从全国平均16个月压缩到3个月,实用新型从6个月压缩到15天以内,外观设计从4.5个月缩短到7天以内。
全力服务高质量创新创造。目前,我市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家,省级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3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家,并在全市12个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网点,构建覆盖全面、服务规范、智能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
2024年全市授权专利达11611件,同比增长7.2%。其中,发明专利2323件,同比增长28.9%。专利成果量质齐升,助力我市夯实产业发展技术基础,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促进转化,注重“松土”,推动产业升级
专利找不到应用渠道,企业找不到合适成果,问题出在匹配上。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专利盘活”专项行动,打通专利价值“最后一公里”,以专利产业化赋能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搭建全市专利开放许可数据平台,采用“先许可、后收费”模式,加速专利转化。
建立全市专利动态数据库,盘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4015件,组织804家企业进入国家综合服务平台。联合20余家单位发起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联盟,组织高校前往珠海、广州、海口开展成果对接。承办河南省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月(豫北片区)活动,达成12项校企合作意向。
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布局,获批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6项。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大赛”,促进核心关键专利产出。组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等活动20余场,为创新主体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我市转让专利206件,金额达1100多万元;许可专利47件,金额100多万元。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2.62亿元,同比增长16.85%,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专利质押融资12.12亿元,同比增长12.22%,为新乡制造向智造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保护,有效“夯土”,壮大产业链群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市市场监管局加快布局建设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实施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2024年,共查处商标侵权案127起,地理标志侵权案2起,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26起,开展维权援助92件次。
目前,我市建设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1家、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2家、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3家,开展专利导航项目28项。
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持续释放创新红利效应,为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链群提供了强劲动能。
2024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425件,关联专利2406件。其中,9件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强企33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87家。目前,超过1600家新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备案,累计预审专利超过1.3万件,专利授权超过9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900件。
“市市场监管局将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以更大力度激励创造、以更高效率推动转化、以更实举措抓好保护、以更高水平优化服务,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乡制造将凭借强大的创新实力,书写更多辉煌篇章。”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王战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