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一麦托起“大产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上接第一版)

  截至目前,延津县全域建成80万亩高标准农田,后又投入9亿元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与此同时,延津县还不断强化专用生产基地建设,建成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和8.1万亩茅台酒专用小麦示范基地。

  推动产业集聚集群,构建小麦产业全链条

  下午3时,河南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将各色小食品发往各地。据公司新零售物流部经理王帅介绍,以延津小麦为原料的小食品占总销售额的30%。该公司来自苏州,选择落户延津县产业集聚区,与延津小麦密不可分。

  “大家看一下这款‘魔方吐司’,原料就是我们的延津小麦,吃起来软糯香甜,不噎嗓,不掉渣......”该公司的直播间内,主播王超洋正将一块金黄色的小面包慢慢撕开,露出细腻、蓬松的内芯。新零售事业部自播组组长庞雪说,这款面包是公司一款招牌产品,每年仅线上的销量就能达到几百万箱。

  依托小麦品质与品牌优势,延津县实施“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模式,引育多家龙头企业,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组建创新联盟,转化应用百余项科技成果,构建小麦产业全链条新格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商物流和创业创新孵化园的建设,更是让延津县的特色小麦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遍全国。

  促进三产融合,创新“小麦+”新业态

  阵阵面香从“张氏花馍”“非遗”传承人张伟家中飘出,夫妇2人为一户办喜酒的人家所制的花馍出锅了。寓意“籽籽同心”的石榴、谐音为福禄双全的葫芦、象征美好爱情的玫瑰......形神俱佳的各色花馍摆满了桌子,看上去甚是喜人。

  “我家花馍的原料采用咱们延津县的小麦和纯天然的果蔬汁,做成一个总共需要9道工序。”张伟说。延津小麦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的特点,在工作之余,张伟夫妇还会去全国各地参加农产品博览会,也会走进校园,带着孩子们亲手制作花馍,“就是想把花馍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把延津小麦的名号再打得响一些,传得远一些。”张伟说。

  延津小麦文化馆也迎来了不少游客,他们在这里了解了延津小麦的“前世今生”,也感受到了中原大地农耕文明的赓续与发扬。除了文化馆,延津县还建成了小麦主题公园,意在通过“小麦+文化旅游”提高延津小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给小麦产业带来新风向、新动力。

  从田间到餐桌,从播种希望到颗粒归仓,从实验室中的“芯片”到成为文化馆内的文化符号,一粒小麦的“产业链之旅”奇妙而圆满,它也将在延津县这片沃土之上谱写新的传奇。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