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五星”支部创建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保军通讯员 王秀宇

  2023年,新乡县成功创建“五星”支部5个,“四星”支部30个,“三星”支部71个,在2022年超额完成创“星”计划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突破。目前,新乡县“三星”以上支部占比达59.6%,高于全省4.11个百分点,“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位。

  新乡县为何能让基层党支部“群星闪耀”?有什么“武功秘籍”?

  紧链条创机制 三级联动抓创建

在新乡县,县级干部包乡联村、科级干部联村包星已经成为工作常态,创建“五星”支部已成为全县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责任上肩,扛稳扛牢各级创建责任。10个专项推进组下沉到镇、村开展督导问效105次,帮助35个村理清发展思路,56个村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解决实际问题287个。

  创建“五星”支部涉及5个方面、29项重点任务。新乡县按照难易程度将其再次细分为“底线任务”“基本任务”“提级任务”“创优任务”共48条,县、乡镇、村根据职责分别领取任务清单。“村里的创建压力减小了,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目标,大家伙儿的干劲儿一下就上来了。”大召营镇文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固洲说。在创成“生态宜居星”基础上,文营村党支部主动认领“创优任务”,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25万元,创成“产业兴旺星”。

  为保证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新乡县委建立“季观摩”机制,先后组织现场观摩8次,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6名,三等奖24名,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创建氛围。此外,通过乡镇党委“月研判”、村党支部“日晨会”机制,及时解决各项问题,保证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强引领传帮带 全面赋能抓创建

“五星”支部怎么创?创建工作如何提质增效?作为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新乡县先进典型辈出,在推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新乡县将“三名工程”有机融入。首批5位“名书记”现身说法、言传身教,讲授创建经验,充分发挥“名书记”“名村庄”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此外,新乡县从返乡创业青年、乡土人才、退役军人等优秀人员中发现储备后备干部800多名,为建强“头雁”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按照地域相邻、禀赋相近、携手发展、共同富裕的原则,新乡县精选31个先进村与93个村建立帮建对子。全县首批“名村庄”之一的张青村与聂庄村产业基础相近,两村结成帮建对子后,流转65亩集体土地,吸引6家外来企业入驻,使聂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9万元。

  为提高全县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创建能力,新乡县还先后组织了2期支部书记创建能力培训班,以“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分类开展基层党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培训;实施村级带头人“素能提升工程”,组织140名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大专学历提升行动;带领“四星”以上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省、山东省、许昌市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创星能力。

  拓路径创模式 壮大产业抓创建

农村产业兴,农民才能富。产业兴旺不仅是“五星”支部创建的内在要求,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为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新乡县在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的同时,还建立“强弱”共建、“双绑”共富等机制。据统计,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140个,占比78.7%。

  “一村一品”创富。小冀镇挖掘玉米种植优势,组织全镇21个村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着力打造“特色玉米小镇”,创办玉米深加工企业8家,开发玉米饼干、玉米须茶系列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带动1200多名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帮助12个村创成“产业兴旺星”。

  “强弱”共建带富。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带头与朗公庙镇大泉村等6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统一流转2000余亩土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生产托管、就业务工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户均增收1万余元,村均增收5万元。

  “双绑”机制共富。朗公庙镇金蕾种苗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2000多农户签订风险共担兜底协议,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企业增效。

  随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入,“三名工程”的深入实施,“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在新乡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