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驳壳枪穿越时空的见证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文奇

  在辉县市薄壁镇平甸村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陈列着一把历尽80多年沧桑的驳壳枪,虽然枪已不能再使用,但枪身上散发的寒光,依然能折射出那段铁骨铮铮的峥嵘岁月......

  据讲解员介绍,前不久,在修缮这里的房屋时,人们无意间从夹墙里发现了这把驳壳枪。被发现时,枪身表面虽有锈迹,但整体保存较好。作为抗战实物,该枪平时被放在保险柜里。中间还发生一段小插曲。工作人员近日在擦拭这把枪时,从枪里竟然射出一颗子弹,击中了展柜一角,幸无人员受伤。讲解员动情地讲述:“这把处于上膛状态的驳壳枪,佐证了当时抗战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的革命战士始终保持警惕状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一把驳壳枪,一段抗战史。驻足在这把枪前,人们的思绪被拉回到了子弹狂啸、战马嘶鸣的抗战岁月。

  1938年8月,为了对道清铁路实施大破袭,386旅从西平罗移驻薄壁一带,旅长陈赓在平甸村的照兴义商号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在玉皇庙设立了后方医院。在临时指挥部驻扎的一个多月里,陈赓指挥策划了多次战斗,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并将战斗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昨晚算是配合总破坏第8次,我们在道清线上则是第6次大破坏,是在敌人极度警觉,戒备严密之下执行的。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敌轰击我不止300发,铁道的两旁,弹如雨点......“这是1938年9月22日,386旅驻扎平甸时,陈赓率部队破袭道清铁路的战斗场面,收录于《陈赓日记》。陈赓部队在平甸驻扎期间,军民一心,合力抗敌。送粮草,抬担架,救伤员。在后方医院,白天黑夜,都有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这里发生了许多军民之间感人的故事。

  斗转星移,太行山见证。现如今,平甸村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开发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先后投入了300余万元,对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进行修缮,并建造了以红色为元素的文化广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让革命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眼下,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