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实施“12345”工作机制——

用三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倍增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军旗)9月7日,辉县市出台方案,以“12345”工作机制为保障,实施新型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到2025年年底实现产业兴、农民富、农村强,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12345”工作机制分别是:绘就一张蓝图、抓好两个关键、突出三大区域特色、运用好四种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大目标。

  方案提出的奋斗蓝图是:经过努力,到2025年年底,全市8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5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2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50个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5个至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

  辉县市把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推进农村改革作为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两个关键”。在党建引领方面,该市突出“选准、育强、管优、用好、储备”,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头雁”。农村改革如何改?方案明确了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乡镇(街道)集体产权等方面,进行蹄疾步稳改革与创新。

  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辉县市将全市22个乡镇(街道)划为三个特色区域,分别是:以城关街道、孟庄镇、百泉镇、常村镇、胡桥街道5个乡镇(街道)在内的产业服务特色,重点发展三产服务业,着力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增收;以峪河镇、吴村镇、赵固镇、冀屯镇、占城镇、高庄乡、洪洲乡、北云门镇8个乡镇在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特色,抢抓国家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土地整治等机遇,盘活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以拍石头乡、黄水乡、张村乡、上八里镇、薄壁镇、南村镇、南寨镇、沙窑乡、西平罗乡9个乡镇的独特自然人文、民俗、红色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资产入股、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餐饮民宿、健康养生等新型服务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创新尤为重要。辉县市运用好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村集体经济发展“四种模式”,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资产倍增工程,通过持续完善资产确权量化、开展城乡公共空间治理和弱村帮扶,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探索推进村企联建、资源要素整合、拓宽经营服务渠道,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三是实施管理提优工程,通过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村集体财务管理、建设辉县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范化、透明化。四是实施暖心富民工程,通过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帮扶济困机制等,让弱势群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我们通过村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要实现产业振兴、生态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品牌打造五大目标,让农民群众持续受益,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全力打造新乡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辉县样板’。”辉县市委书记李继游表示。

  把蓝图变为实景,让行动变为实效。辉县市委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严格的村集体经济考核制度,成立了辉县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办公室(临时常设机构),把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考核等贯彻到“三年倍增计划”全过程。辉县市委组织部、辉县市纪委监委、辉县市农业农村局、辉县市财政局等分别研究制定了《辉县市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实施方案》《关于督促党员干部在农村清产核资中守牢底线的通告》等制度(办法)。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村集体服务功能,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基础。”辉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辉县市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毕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