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村庄美 产业旺 村民乐
国网新乡供电公司驻封丘县盛水源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驻村工作队在周例会上讨论工作
驻村工作队在加工车间指导生产
驻村工作队指导“美丽庭院示范户“栽种绿色盆栽
驻村工作队到电机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通讯员 郭奇 靳运东 文/图

走进封丘县王村乡盛水源村,看到的是街道干净、生活富裕,平坦笔直的道路两旁花团锦簇,三四层高宽敞气派的楼房比比皆是,出入的小汽车一辆接着一辆,俨然一幅现代小康村的风貌。

盛水源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离不开村“两委”的实干,离不开村民的勤奋,也离不开国网新乡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持续6年的努力。多方的努力,拧成一股绳,拉着盛水源村走上小康之路,奔向幸福之旅。

其中,驻村工作队三任书记许久星、申力和秦英,呕心沥血地帮扶盛水源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驻村工作队办公室里悬挂的14面锦旗就充分说明了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工作队队员齐振杰说,其实村民送得更多,有的已经收起来了,要是都挂起来,两面墙都挂不下。

近日,记者走进盛水源村,追寻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足迹,探寻乡村振兴中的电力力量。

1

铺设产业兴旺的基石

“老板,现在还能摘西瓜吗?”

“能。”

“啥价格?”

“10元3斤。”

“好的。”

游客招呼家人下车,拿着筐走进了西瓜大棚里面。

这是一位农民和一名游客的对话,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老板热情迎接。

被称为“老板”的人,名叫韩东贯,脸膛黝黑,戴着草帽,上衣汗渍斑斑,不像一个老板的样子。他喜笑颜开地说:“现在这一茬西瓜下去了,赶紧育苗栽种下一茬,能够赶到国庆节上市。”

韩东贯是盛水源村村民,早些年在县城做电动车生意,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前几年,他受家乡邀请,在村里成立合作社,种植西瓜、草莓、葡萄、大蒜等。

为帮助韩东贯二次创业,驻村工作队队员想方设法为他找资源、想点子,为了确定一个利润高的好品种,驻村工作队队员经常陪着韩东贯蹲在大棚里做实验。当前,合作社采用细线系网兜的方法来培植西瓜,这样结出来的西瓜更接近球形,糖分均匀,口感脆沙,很受市场欢迎。但是受疫情影响,今年西瓜的销路出了点问题,眼看成熟的西瓜运不出去,韩东贯一筹莫展。

韩东贯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秦英更急。眼见上门拉西瓜的收购商少了,秦英除了向上级汇报外还发动自己的朋友来捧场。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各个部门积极响应,预定西瓜。好友们打来电话组团购买,出手就是上百斤。

短短3天时间,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两个大棚里的近1万公斤西瓜全部卖完,韩东贯避免了2万多元的损失。

让农民单独面对市场不确定的风险,确实是难以承受之重。驻村工作队急农民所急,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发展壮大农村产业,铺设乡村振兴的基石。

如今,韩东贯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6个大棚。此外,种植的25亩葡萄长势喜人。

不仅仅是种植业,盛水源村还发展了养鸡、养鸭等产业,产业兴旺必然带来盛水源村的兴旺。

2

装扮生态宜居的乡村

“要是没有驻村工作队,像昨天那场雨俺村口能有齐腰深的水,你根本就进不来。”7月6日,盛水源村监委会主任刘金壹对记者说,“原来小雨成泥,大雨就淹,现在再也没有这个烦恼了,这都是驻村工作队做的好事。”

其实,驻村工作队到村里不久,也发现了这个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难题。可是如果修路,投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驻村工作队经过仔细核算后,将一些大问题向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汇报,整个预算费用40万元。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负责人说:“大力支持你们的工作,放手大胆地干,公司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有了公司强大的支持,驻村工作队放开手脚,大胆地做事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走进盛水源村,给人最大的感觉是道路平坦,两旁花团锦簇,房前屋后都是花花草草,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样不能邋里邋遢。”驻村工作队修路之后,协助村“两委”拟订村里的绿化目标,并得到了王村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环境绿化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从街道延伸到农户家,甚至更进一步到房间里。

在村民刘素荣家门口,挂着一个“美丽庭院示范户”的牌子,上面写着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走进院落,西墙根是一些盆栽的花卉,红黄绿各种花色让人喜欢,东侧窗户下则摆放了十几盆多肉植物。客厅里,电视两旁分别有两盆绿萝和文竹,使客厅里充满了生机。

刘素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也没学过养花,都是边养边学习,驻村工作队队员也送来了不少花,她表示将来会养更多的花,让庭院四季花香。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按照相应条件在村里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从全村181户里选出10户,上报到乡政府,最终有8户入选。

评上了“美丽庭院示范户”可不是万事大吉,驻村工作队队员齐振杰特意对刘素荣说,一定要加大庭院的绿化力度,争取评上县级、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刘素荣连连称是。

为了绿化村庄,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购买绿化树种。为了不增加村里负担,植树工作全部由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和国网封丘供电公司的志愿者来完成。

生态宜居更要以安全为前提。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对村里的五线制裸导线路进行整理,提升供电能力,1#配变容量由200千伏安提升到400千伏安,对全村低压线路、下户线、表箱进行改造,实现绝缘化率100%。

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盛水源村已经初步实现了安全、生态、宜居的目标。

3

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的。这句话在盛水源村村民刘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走近刘凯家,一座楼房高高地立在路旁,工人正在铺设地板、安装电线和水管,3间东厢房也在建设中。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建这么多的房间是不是浪费呀?刘凯笑着说,整栋楼共有8套房,自己住一套,给儿子留一套,剩余的6套出租,也算是有个细水长流的收入。

原来,在盛水源村西侧,一个规模较大的民办职业院校正在建设中,而刘凯正是看中了潜在的出租市场,才把自己这些年挣来的钱全部投入到楼房的建设之中。在他的设想中,6套房(每套100多平方米)的出租费应该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其实,刘凯有能力花费七八十万元来盖楼房,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积极牵线,为他找到了一个收入颇高的工作。

2018年,新乡智泰振动设备公司落户盛水源村,这是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多方努力的结果。这家加工制造小型振动设备的企业不但能带动村里的产业发展,还能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常年在外打工的刘凯被驻村工作队劝回了村,安排在公司里工作。刘凯懂技术、肯吃苦,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再加上家庭的其他收入,每年收入近10万元。

其实,新乡智泰振动设备公司能够落户盛水源村,驻村工作队第二任书记申力发挥了大作用。当得知这家企业负责人是盛水源村村民后,申力就多次做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鼓励他到家乡创业,既减少生产成本,又造福乡邻,何乐而不为?

至于在落户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驻村工作队也是多方协调,最终让企业顺利落户。

盛水源村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不停止。这几年来,村里大部分村民依靠辛勤劳动,再加上党的好政策,以及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住上了楼房。

同时,驻村工作队也看到了村庄旁边修建学校的机遇,提出了修建钢架结构仓储房的想法,用于对外租赁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此,国网新乡供电公司捐款20万元已经到位,只等开工建设。

4

铸造乡风文明的灵魂

口袋富,脑袋也要富。驻村工作队在帮助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与村“两委”一起狠抓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尽一分力量。

村民刘安是一位退休10余年的老师,平日里乐于助人,谁家孩子想要找他问个学习上的难题,他都热情解答,特别是在作文辅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刘安在村里的威望和影响,将刘安尊为乡贤,不但激励他为村民服务有了更大的动力,也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立起了一个标杆。平日里发生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等,他都主动前去解决,避免扩大矛盾。

一天,刘安正在家中忙碌,忽然听得房后传来了争吵声,他连忙外出看个究竟,原来是邻家父子因为拆房发生了矛盾:儿子想拆旧房盖新房,父亲怕没有了自己的住处而加以阻挠。两人谁也不让,急性子的儿子爬上房顶要强势拆房。

刘安了解事情原委后,要求邻家儿子下来商量问题。经过他的耐心劝导,邻家儿子保证一定有其父亲的住房,而父亲得到了承诺后也不再阻挠,一场纷争就这样及时得到了化解。

驻村工作队从乡风文明建设出发,与村“两委”一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村民和谐、家庭和睦,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准备在今年重阳节之际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并为村里120多名60岁以上村民每人发一双鞋,预计费用1万多元。

这笔费用从哪里支出?秦英笑着说:“初步计划是从我们驻村工作队的经费里支出,我们困难一点儿没啥,不能给村里增加负担。”

铸造乡风文明的灵魂,需要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小事抓起,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5

奉献供电公司的爱心

走进正在紧张施工的盛水源村文化活动中心,一眼就能看见院落一角的两个充电桩。

在农村建设充电桩可是一件新鲜事。秦英解释,为了适应新能源车的逐渐普及,利用电力部门的先天优势,经过申请之后决定在村里免费建4个充电桩,目前已经建好两个,还有两个正在建设中。充电桩全部投入使用后,能够同时为8辆新能源车充电。

充电桩不仅解决了村民充电的难题,而且比在家里充电更实惠。秦英介绍,如果新能源车车主在自家充电,每千瓦时0.56元,而且占用家庭用电指标(每个家庭每年第一档价格用电量约为2600千瓦时,超过这个数量后进入第二档或第三档,价格最高会升至每千瓦时0.86元左右),导致家庭用电价格上升到第二档或第三档,增加家庭负担。

充电桩的建设,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极大地方便了新能源车车主。

其实,驻村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为村民提供的服务还有很多。

7月6日,盛水源村的“电力爱心超市”正在进行后期装修。超市占地面积约65平方米,预留了生活用品区、粮油副食区、学习用品区、电动农机具租赁区、五金工具区、爱心捐赠区、农产品展销区等七大功能区。

这些产品坚持保本或微利的原则,既为村民提供方便,又能够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超市的一角设置了“电力驿站”,放置了一台终端设备,群众购物的同时可以在此充值电费,非常方便。

“电力驿站”与“电力爱心超市”相融合,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电力部门的爱心奉献和责任担当,特别是“电力驿站”提供了“最后一米”的供电服务,零距离实现了与群众和用户面对面,再一次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真实举措,同时为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大活力。

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中,驻村工作队都是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驻村工作队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一起努力,让一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村庄,蝶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小康村。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