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市中医院专家解读
防暑降温小常识

在高温高湿或强辐射热的气象条件下,人们长期在户外活动,就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发生中暑。导致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有湿度、日照、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等。

中暑的几种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这种情况通过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是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3.重症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出现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炎炎烈日下,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相应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已经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如果周围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其身体散热;帮助其服用解暑药物;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会导致热痉挛的发生。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人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再卷土重来,那样就更得不偿失了。

(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