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4月23日 星期

“三大改造”出实效 政策支撑育新机

——我市“三大改造”奖励资金绩效调查报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杜家武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以下简称“三大改造”)为抓手,全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产品高端化,全面提升新乡制造竞争力。

近期,市工信局组织对2018年以来获得“三大改造”配套奖励资金支持的项目进行了绩效调查,形成了《全市“三大改造”奖励资金绩效调查报告》(以下简称《绩效调查报告》),并呈送市领导审阅,获得领导高度肯定。从调查情况看,我市企业通过实施“三大改造”,对拉动工业投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节能减排等工作均有明显成效,是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的主要动力,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市委书记张国伟在《绩效调查报告》上批示:“三大改造”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望持续用力,为推动全市整体工作处于第一方阵作出更大贡献!

市长王登喜在《绩效调查报告》上批示:“三大改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办法,要在全市工业战线大力推进“三大改造”,为增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和发展环境。

本报现将《绩效调查报告》刊发,以资借鉴。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市转型攻坚工作部署,强力推动“三大改造”。2018年,我市出台《关于实施“三大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设立市级配套资金专项支持企业实施“三大改造”,进一步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为巩固成效,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对“三大改造”配套奖励资金项目绩效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三大改造”包括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其中,技术改造是总体概念,从改造方向上看包括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改造,从类型上看包括改建和扩建。

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流程进行改造升级的投资行为,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污染少、消耗低、集约利用土地等突出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实施“三大改造”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拉动工业投资。从近几年实践看,采用财政补贴的办法,撬动企业技改投资,往往能够带动几十倍的企业和社会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8-2019年,我市共有36个项目获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9071万元、市县两级配套资金3121万元,撬动工业投资45.48亿元。在2020年疫情严重影响下,获支持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企业纳税总额、利润总额较2018年分别新增了2.69亿元、8.32亿元,较2018年分别提高了32.76个百分点及62.41个百分点。

同时,市级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投资项目的积极性。2018年以来,我市共有146个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支持资金3.9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均位居全省前列。据工信系统数据,2020年,全市“三大改造”重点项目数量较2018年增长了26.3个百分点,完成投资较2018年增长了82.7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我市工业增长。仅以2020年全市竣工“三大改造”项目为例,260个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270亿元,利税32亿元,按达产率70%当年兑现一半计算,2021年可新增营业收入95亿元,约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如按90%达产率,新增营收121亿,约拉动5.3%)。考虑2021年当年计划竣工“三大改造”项目新增产出,又可拉动工业增长约4.5个百分点,完成全年7.5%的目标底线可以预期。总体来看,“三大改造”项目对工业增速的拉动,预计能达到80%以上。

(二)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政策的支持以及典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提升了广大企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典型标杆引领下,通过有组织的和自发的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交流,形成了多行业、多领域、多点开花的局面,有效带动全市工业企业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18年以来,市工信局累计帮助企业争取全国质量标杆、绿色工厂等国家级荣誉87项,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智能工厂等省级荣誉398项,争取荣誉、项目数量进入全省前三,排名稳居前列。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通过实施技改,一批企业逐步具备了与国内、省内同行一比高低的实力。在少增人、少增地、少投入的情况下,企业产品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竞争力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持续攀升。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项目76项,成功荣获国家级质量标杆2家、省级质量标杆2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家,省级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企业1家,正式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达新源新材料通过对设备改造升级,提升生产效率达20%,增加经济效益25%,主要产品功能聚酯热收缩膜材料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的25%提升至2020年的30%。九豫全食品通过对冷链生产线技术升级,酱卤肉制品产能由2018年的5171吨达到了2020年的16288吨,市场占有率达全省第一,企业在同行业中位列中国“三十强”。

(四)有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通过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新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2018年以来,我市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家,国家能效“领跑者”企业3家,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目录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心连心集团连续10年荣获全国合成氨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综合成本连续多年比同行业低10个百分点左右。新亚纸业实施绿色化改造,万元产值COD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排放大幅下降,吨纸(白纸)水耗从150立方米降至6立方米。

三、关于“三大改造”的几点思考

(一)技术改造是破解要素制约、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

与新建企业达到同等产能相比,技术改造项目是新建企业投资的一半,具有“短平快”的特点,除扩建或异地搬迁技改,大部分技术改造项目跳过了前期征地环节,直接对现有厂房、关键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改、扩建,一两年即可达产见效。由于技改重在优化升级产品、工艺,盘活存量,营销切入无障碍,市场过渡平缓直接,是一种内涵式增长。同时,可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增加效益。就调查情况看,财政支持资金杠杆作用明显,激励了企业在本地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一些准备外迁企业打消了念头,一些犹豫不决的企业坚定了投资信心,已成为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

(二)技术改造是扩大有效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我市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必须加快向中高端转型步伐。现在的投资结构直接决定今后的产业结构,只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单个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是提升竞争力的微观过程,累加到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在宏观上可以形成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产业链向高级化转型,进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的可达60%~70%,而我市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差距明显,潜力也巨大。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技术改造是适应资源环境、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情形下,资源环境倒逼压力越来越大,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将高新技术融合应用到各个产业,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运用到现有产业,是有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从而推动工业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实施“三大改造”,作为提升工业投资、保持工业快速发展的主抓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市整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