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防融合一体化 织密慢病智慧管理“防控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牧野区荣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防融合慢病智慧管理掠影
孙民芳 马冰心 文/图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市牧野区荣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从基本医疗服务到公共卫生服务,再到医防融合、慢病智慧管理,在这条民生道路上走得坚定又自信。
2025年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15周年。中心从2005年由职工医院转设为社区医院后,就开始承担辖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至今已经20年。从2012年开始,中心为职工和辖区居民开展脑卒中筛查,至今已进行到第7次;2024年,在辖区校园为学生开展视力、脊柱侧弯、青少年高血压项目筛查;2023年,成立我市首家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智慧门诊;2025年,成立我市首家数智化糖尿病筛防工作站。中心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和医疗服务,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域筛查 健全档案
“慢病管理,预防为先;预防到位,筛查是关键。”中心慢病科负责人苏宏宇说。为摸清辖区慢病患者底数,中心将“全员覆盖、精准识别”作为对辖区居民慢病管理的第一步,组建健康筛查家医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地毯式慢病筛查。
筛查工作采取“固定点位+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心设置常态化筛查点,配备全自动血压计、血糖检测仪、心电图机等专业设备,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血压、血糖检测及健康咨询服务;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人群等重点群体,家医团队定期走进小区、养老院,开展上门筛查服务。从2012年开始,中心为职工和辖区居民开展脑卒中筛查,至今已进行到第7次,先后筛查15000余人次;2023年,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高血压前期Steppro科研项目,项目筛查管理156人次;2025年,中心开展糖尿病筛查,筛查200余人次;2024年,在辖区校园为学生开展视力、脊柱侧弯、青少年高血压项目筛查,筛查1200余人次。
为确保筛查数据鲜活、准确,中心建立了“筛查-建档-更新”的闭环管理机制。对筛查中发现的慢病患者,工作人员现场采集其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内容,同步录入社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生成包含“个人健康状况、疾病风险评估、诊疗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对已建档的患者,实行动态更新制度,确保档案信息与患者健康状况同步。截至目前,中心已为辖区3000余名慢病患者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为后续精准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中心还注重健康知识的普及宣讲,通过在筛查现场发放宣传手册、播放科普视频、医生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慢病预防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健康生活习惯。每周固定在中心门口为居民免费测血压、血糖,每月20日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智慧管理科学防控
“您好,您今天的血压监测结果已上传,数值正常,请注意保持低盐饮食,记得按时服用降压药。”中心慢病管理科医生通过“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向患者发送了一条健康提醒。这是中心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慢病智慧管理的日常场景。
中心打破传统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壁垒,整合全科、公共卫生科、健康体检中心等现有资源创建慢病管理专区,组建慢病管理专业团队。该团队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承接科研项目精准赋能,推动慢病管理从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为医防融合一体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为破解慢病重治疗、轻预防难题,提升辖区居民健康管理精细化水平,近年来,中心以医防融合为核心,创新打造慢病智慧管理体系,通过“预防-筛查-诊疗-康复”全链条服务闭环,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护墙。2023年,中心成立我市首家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智慧门诊,具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随访提醒、健康指导等多项功能,实现了慢病管理从人工跟踪到智能管控的转变。2025年,中心又成立我市首家数智化糖尿病筛防工作站,配备糖尿病足筛查感觉阈值检查仪、动脉硬化ABI检查仪等专业设备,可一站式完成血糖及靶器官损伤等核心指标检测,全面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及并发症情况。
今年7月15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的领导专家,就社区心血管疾病防治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科研项目实施等到中心开展深入交流与指导,为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国际前沿理念与宝贵经验。
在数据采集方面,中心为慢病患者免费发放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可穿戴监测设备,患者在家中测量的血压、血糖等数据,可通过蓝牙自动上传至平台,医生无需上门即可实时掌握患者的健康数据。对于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家人可协助上传数据,确保数据采集不脱节。平台还与上级医院实现数据互通,患者的住院记录、检查报告等信息可同步共享,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疗参考。精准施治 医防融合
“以前得了糖尿病,要么去大医院排队挂号,要么就在小诊所随便拿点药。现在,中心不仅能开药,还能帮我制订饮食和运动计划,比去大医院方便多了,医生特别亲切,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正在中心复诊的糖尿病患者姜大爷说。
中心坚持“防治结合、精准施策”原则,将医疗服务与预防干预深度融合,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程式健康护航。在诊疗服务方面,中心组建了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组成的慢病诊疗团队,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同病种,制订标准化诊疗方案,确保治疗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医生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健康档案和平台数据,为其制订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包括饮食搭配、运动强度、作息安排等内容,并定期跟踪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中心还为500名患者开展了体外反博疗法,为1500名患者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为适宜患者提供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服务。
中心家医团队定期对辖区65岁以上失能老人及80岁以上老人开展入户巡诊工作,在家为居民完成血压、血糖测量,中心还配备便携式彩超机及心电图机,为有需求的行动不便居民入户完成年度健康体检工作。每到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中心家医团队会通过探望及赠送小礼品,为老年人送上节日问候,也让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能在外安心工作。
“医防融合、慢病管理,基层是主战场,基层医生是主力军。下一步,中心将以设立糖尿病基层筛查站为依托,持续扩大筛查覆盖面,针对辖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肥胖人群等开展专项筛查活动,同时,加强健康宣教,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让标准化筛查成为慢病防控的‘前哨站’,切实守护辖区居民生命健康,以实际行动织密织牢慢性病防控网。”中心主任寇现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