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木之乡”名片更亮眼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广义通讯员 夏梦怡
春日赏花、夏日纳凉、秋日采果、冬日品酿——如今的获嘉县史庄镇,村村有特色、处处是风景。作为有着400余年花木种植传承的“中国花木之乡”,该镇创新构建“西曹庄模式”,通过全域推广、联动赋能,成功实现从“一村出彩”到“全域共兴”的转型跨越,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河南省生态乡镇、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等多项荣誉,让乡村振兴图景在全域铺展。
党建领航聚合力 破解治理“肠梗阻”该镇创新推行“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通过“3级联动、5步议事、3方监督、3项保障”,让村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镇党委书记带头每周参与村级议事会,累计召开多场议事会破解发展难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员主动扛责,带村民以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建设,彻底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僵局。如今,西曹庄村不仅成功创建“四星”党支部,其创新实践还入选“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优秀案例。
闲置资源被激活 乡村焕新“提颜值”
史庄镇坚持“低成本、高实效”理念,在闲置资源盘活上做“绣花功夫”。该镇采用“一次挖沟、三管齐下”模式,同步完成污水管网、道路硬化、弱电整治,节省资金2000余万元;将废弃村小学改造为集农耕体验、文化展示、手工工坊于一体的研学基地,年增收50余万元;发动村民用废旧砖瓦、老农具搭配花木,在房前屋后打造“三小园”,盘活1120余亩零散耕地发展花木产业,实现“推窗见绿、步步闻香”。产业融合强造血 增收拓宽“钱袋子”
史庄镇立足花木优势,构建“花木+文化+多元业态”模式。推出“五个一”农耕体验项目,研学基地常年接待游客,获评市级“巧媳妇”就业基地;盘活闲置老酒厂,以本地彩色小麦为原料打造“故王酒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股民”模式分红。2024年,西曹庄村集体增收35万元,参与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产业融合让“花木之乡”的品牌越做越响。
文化铸魂赋新能 乡风提质“有气质”
史庄镇深挖本土文化资源,西曹庄村农耕文化展厅陈列老农具,讲述农耕文明故事;吴庄村将闲置民房改造为婚俗文化馆,收集老花轿、婚书等展品,让“老婚俗”变成“新卖点”。两大文化载体互补,让乡村建设既有“颜值”更有“气质”,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文化内涵。2024年,该镇凭借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成功入围全国“村晚”秋季示范点,成为河南省三个、新乡市唯一入选的示范点,文化赋能的成效日益凸显。
全域联动促振兴 协同绘就“同心圆”
“西曹庄村的经验,我们照着学、跟着干,效果真不错。”陈庄村复制“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发展花木种植与四季香山大集,年营业额400余万元;大清村依托开国将军靳来川的红色文化资源,搭配四季花木景观打造康养研学中心,实现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双向赋能;李村做强荣凤兔业;杨洼村发展猕猴桃产业;高庙村升级标准化牛场,形成“一村一业、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如今,史庄镇以“三个十里”党建品牌为纽带,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西曹庄模式”,加速中原农谷成果转化,让“中国花木之乡”名片更亮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