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守护蓝天碧水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秋高气爽,清晨的公园人气爆棚。在市人民公园、牧野公园、和谐公园等休闲场所,无论是少年闻鸡起舞练拳、青年活力迸发跑步、中老年行云流水踢毽,单是在户外走一走,就让人神清气爽。

  有这样的好天气,自然就有好心情。此刻,市环境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悄然变化——PM2.5浓度持续走低。这一切背后,一场关乎城市呼吸、关乎民生福祉的蓝天碧水保卫战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我市在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三条战线同时发力,只为让“新乡蓝”成为常态,让绿水青山常驻。

  铁腕治气,守护城市“深呼吸”。我市向大气污染挥出治污组合拳,精准施策、科学治理、依法治污三管齐下。火电、垃圾发电、涉燃煤或生物质锅炉等重点行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工程加紧推进,移动污染源被纳入全天候监管视野,工地扬尘与裸地扬尘管控力度持续加码。从田间到餐桌,秸秆禁烧与餐饮油烟治理双线并进,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不断升级,编织起一张越来越密实的防护网。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赛道上,我们加速奔跑。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我市正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严格把关“两高”项目准入,同时大力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卫辉市、延津县、凤泉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废旧物资回收交易网络逐步成型,为资源循环利用铺平道路。风电、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项目稳步推进,推动新亚全通物流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日益增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一个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轮廓初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持续推进科学绿化,攻坚山区困难地治理,提升廊道绿化品质,点染乡村生态底色。黄河滩区综合治理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治理项目有序展开。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深入,对违规挖砂采石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持续开展,河湖“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在“绿盾行动”的守护下,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违规点位正逐一整改销号。

  法治与科技,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双翼。《新乡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等制度完成修订,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法治后盾。环境监测网络加速织密,乡镇空气质量站、交通大气站、工业园区站、噪声环境站等重点监测设施相继落地运行。目前,全市25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与31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构成覆盖城乡的“天罗地网”,1107家企业实时排放数据纳入监控平台,覆盖率稳居全省前列。

  数字无声,却最能说明环境治理的成效:今年1月至7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2.2%,PM2.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达20%,PM10平均浓度亦下降14%。

  每天清晨,当我们推开窗户,看见的不只是蓝天,更是一座城市向绿色未来坚定迈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