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多肿瘤患者 康复后的微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路平
32 载初心如磐,她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的理念,以精湛医术托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作为双重肿瘤患者,她接受手术当日仍坚持查房,用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
她敢拼善为,无悔担当。从筑牢肿瘤患者的温暖港湾,到领航肿瘤学科发展,她以坚韧执着的专业精神,在肿瘤防治领域树起一面旗帜。
让我们一同走进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路平的世界,感受她那分永不褪色的医者初心。
“换道超车”的共情智慧
路平所在的医院——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坐落在县级市的省直三级甲等医院。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城不在大,优势肿瘤学科让古老的卫辉吸引了一批批患者远道而来。
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河南省临床重点学科。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路平每天面对的都是络绎不绝的肿瘤患者,深知患者就医的不易,也深谙肿瘤学科既要继往开来,也要有“换道超车”的智慧。她成功“闯”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换道超车”利国利民 ,切实可行,上级批准。
在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2022年2月设立I期病房;2025年7月,I期临床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至此,该中心将作为全院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共享平台,成为驱动医疗科研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为新药研发和攻克疾病难题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截止到目前,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共承接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499项,其中在研项目达319项。未来将有更多临床研究项目在这里落地,帮助患者冲出“困境”,迎来新生的希望。
路平常说:“基层患者经济条件较差的不少,临床研究是很好的治疗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当我们把新药免费给患者用上,看到他们疗效显著甚至奇迹般治愈时,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难以言喻。”
路平团队既做到了降肿瘤“换道超车”,又注意控癌痛止其猖獗。
肿瘤治疗过程中,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末期肿瘤患者回归家庭的医疗需求,路平主动担当作为,牵头启动PCA泵简易模式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研究项目,并带领全国50家基层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据路平介绍,该项目旨在为重度癌痛患者全生命周期无痛提供院外规范管理模式,让居家和住院无缝衔接,助力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惠及更多基层医院癌痛患者。当不能延长患者生命长度的时候,医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增加他们生命的宽度,让他们舒适地、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红色领航的使命担当
“患者至上”的初心,不仅体现在对诊疗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患者的细心关怀,更深深烙印在共产党员路平的初心使命之中。
作为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路平率先提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组织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路平带领党员骨干牵头成立了多个肿瘤MDT(多学科会诊)团队,每年服务患者千余人,在她的倡导下,成立了“路平志愿服务队”,成员近500人;她任科研攻坚队长,指导成立党员先锋课题组,用专业实践践行共产党员攻坚克难的精神,为广大肿瘤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不仅如此,路平还与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牵头新乡市民生工程项目——肠癌早筛,4个月完成2.5万人的筛查,极大提高疾病早诊早治率,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患者至上的“陀螺战士”
种种创新与成就的背后,是路平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她是肿瘤科医生,又是患者走向温暖的领路人,同时也是坚守临床一线的肿瘤患者。
2017年,路平被确诊罹患了乳腺癌,就在手术当日清晨,她仍坚持巡视病房看望患者;术后第二天,刚从麻醉中清醒便躺在病床上远程指导团队申报科研项目;术后第四天,她强忍伤痛如战士般重返岗位,夹着胳膊继续为患者诊疗。从医路上,她以带病坚守的韧性、分秒必争的担当,在抗癌战场上诠释着“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
“工作中她从没因为自己也是患者懈怠一丝一毫,还时常‘以身说法’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该院肿瘤内科二病区护士长范瑞娟说。
“路平就像‘陀螺战士’,我们每个年轻人都能从路院长身上看到拼搏奋进的力量。”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梅志宏说。
路远不改从医志,平心常济万家康。
从医30余载,路平始终步履坚定地奋斗在肿瘤防治的道路上。未来,她将继续以使命担当为笔墨,书写更多守护百姓健康的动人篇章。
最近有媒体问路平,如果您再有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您还会做肿瘤医生,还会为肿瘤防治事业这么拼吗?您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什么?
路平答,我还要做肿瘤医生,还会为肿瘤防治事业努力拼搏,我最希望看到更多癌症患者康复后的微笑!
路平的回答,情真意切,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