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皮“旋”出亿元产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实习生 李文博
原阳县齐街镇龙王庙村以制作粉皮闻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致富的道路上,粉皮为该村立下汗马功劳。8月5日,记者走进龙王庙村,探访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在村民薛广庆家中,一套纯手工制作粉皮的设备摆放在凉棚下:一口大锅、两个水缸、一个不锈钢镟子(类似平底锅)。
“手工制作粉皮需要烧开水,今天天气太热,怕中暑,所以没有开工。”虽然未能见到繁忙的制作场景,但薛广庆还是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制作过程。
粉皮制作的关键步骤在于“旋”:将淀粉溶液倒入特制的镟子中,将镟子放入沸水中缓慢旋转,使淀粉糊均匀摊成薄薄的一层。随后,将镟子放入沸水中烫两三秒,再迅速浸入凉水中冷却,随后慢慢取出粉皮,放在帘子上晾晒,贴上标签即可出售。
薛广庆说:“我从18岁干到今年52岁,从拉着架子车走街串巷到开着货车送货到批发市场。现在一天能做200斤粉皮,一年能挣十来万元,比种地强多了。”
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广帅介绍,该村有450户2000多口人,高峰时曾有300多户村民从事手工制作粉皮。如今,部分村民外出打工,部分坚守传统手艺,还有少数人开始尝试机械化生产。
在村南的天一粉皮加工厂,包装好的粉皮成袋堆放,等待装车外运。“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夏天的雨来得急,晾晒的粉皮如果来不及收淋了雨会发霉,所以今天停工。”负责人牛心志解释道。厂房内,一条生产线安静停置,晾晒粉皮的帘子已升级为不锈钢材质。
该厂机械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和产量的飞跃,粉皮厚度更加均匀,年产量超200吨,销往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河北及我省郑州等地。
目前,龙王庙村有50多家粉皮家庭作坊及小微企业,带动全村及周边800余人就业,年产量超5000吨,年产值达1.1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龙王庙村粉皮制作技艺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