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同心 共护黄河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侧记
6月27日起,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郭晖带领新乡学院“青衿护河·生物焕新”——沿黄流域生物技术修复成效调查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沿黄流域原阳段中原农谷、九多肉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乡市诚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开展调研。
青衿团队启程:奔赴沿黄原阳段开展实践
6月27日,实践团前往中原农谷。讲解员对其“空间布局、机制运作、发展理念、原创性成果”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现代农业科技展馆内的步步高升管道式水培、支撑架欧荷栽培、A字架基质培等20余种无土栽培技术,使大家了解到现代种植方式的多样性。
6月30日,实践团成员前往九多肉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酱卤文化博物馆、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深入参观学习。在胖东来蔬菜供应基地,大家直观认识到水土条件对蔬菜品质的关键作用——优质土壤与安全水源孕育出高品质食材。在九多肉多工厂,成员们明确了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料、水资源及废弃物处理的严格要求:需要优质原材料供应、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以及合法处理废水和合规销毁固体废弃物。这些企业地处黄河流域原阳段,良好的水土条件是高品质原料产出的基础,合理规划用水、处理废弃物,既能助力企业发展,更能守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多维行动并行:采样检测+科普问卷织密调研网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结合中原农谷无土栽培技术调研,围绕水质、土壤、底泥、重金属检测等重点课题,完善调研维度,拓宽生态修复视野,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并对当地的水质和土壤进行了多点采样。
在团队指导老师徐小博和庄静静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水质现状分析。通过检测PH值、溶解氧、重金属(铅、镉等)、农药残留等指标,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析水质等级。同时,通过开展针对性试验,结合新乡学院科研团队“混合式植物生态岛对河道污水净化效果研究”生物技术,利用原位修复技术——生态浮岛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对黄河水质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的检测,深层次了解土壤、水体保护的修复效果,筛选出能够适应豫北地区河道水体环境,且具有较好净化能力和观赏价值的生态浮岛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去除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目的,为精准诊断污染类型与程度、优化农田土壤修复和水体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任务圆满收官:青春力量书写黄河生物焕新答卷
原阳县地处黄河故道,生态地位关键。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样本采集、样本检测、数据分析等方式,聚焦黄河生态保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落地提供一线数据,筑牢中原生态屏障,助力地方振兴。
黄河奔涌,镌刻华夏千年文明;碧水安澜,关乎生态永续发展。在此次调研中,新乡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青衿护河·生物焕新”——沿黄流域生物技术修复成效调查社会实践团以专业为笔、行动为墨,书写黄河生态保护的青春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两高四着力”的青春责任,勇做守护母亲河的时代先锋。
(张静怡 王仕豪 常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