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扎纸鸢 匠心传技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近日,红旗区渠东小学四年级将非遗技艺融入劳动课堂,开展“匠心风筝”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如图)。活动通过“选材备料—精心绘制—扎制骨架—放飞调试”全流程劳动体验,引导学生掌握传统工艺技能,培育劳动素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通过“一摸二弯三听声”的方法挑选弹性竹材,有的同学则是准备成套风筝材料包。

  绘制阶段,劳动课堂化身工艺作坊:调色盘里研磨矿物颜料,笔尖勾勒传统纹样,部分学生尝试用拓印的方法绘制风筝,还有的同学在风筝上画了脸谱、青花瓷,写了书法等中国元素。看着素绢变成艺术品,手指沾满颜料也值得!

  非遗传承人通过视频演示“十字扎”“米字扎”等传统技法,学生分组实践竹条绑扎。劳动过程中,学生需精准测量竹条长度,反复调整棉线松紧度实现”三匀四对称“的平衡结构。当首架风筝骨架通过试飞测试时,学生们激动欢呼,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

  劳动教育的高潮在操场展开。学生分组调试风筝,当风筝首次成功升空,却又因尾翼缠绕坠落时,小组围坐分析原因,最终通过“剪裁尾翼长度+增加牵引绳节点”解决问题。“三次失败五次调整,劳动让我们学会坚持!”学生总结道。

  此次劳动课通过完整的传统工艺实践链条,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掌握劳动技能,完成37件可飞行的风筝作品。活动不仅传承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更通过真实的劳动挑战,培育了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核心素养,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任珍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