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全力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写在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
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军伟
春意渐浓,万物欣荣。在这再赴征程战鼓急、日新月异气象新的非凡时刻,我们迎来了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围绕这一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和系列纪念活动已在全市展开。
我市地处豫北平原,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水安全问题。从水资源自然禀赋方面来看,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8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5850立方米的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2100立方米的10%,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从气候方面来看,我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旱涝频发,降雨集中,防洪压力大;从水资源供应与保障方面来看,这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这些全局性、战略性的水安全问题务必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要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就必须下大力气、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水利工作,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目标任务。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要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这些都为有效缓解各种水问题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我市务必坚持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不断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开创水资源集约节约新局面
(一)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我市南水北调工程于2015年6月通水,已累计供水11.7亿立方米,生态补水1.39亿立方米。已建成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新乡市配套工程和“四县一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可实现全市南水北调供水全覆盖,工程受益人口达300余万人。对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开展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实施人民胜利渠灌区、大功灌区、堤南灌区等灌区现代化改造和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恢复灌溉面积近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6.6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745.24万立方米,新增粮食产能5.73万吨,有效解决项目区农业灌溉供水矛盾,增强了农业抗灾害能力。
二、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屏障
(一)科学精准抵御水旱灾害,全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汛前集中开展全市主要防洪排涝河道、行滞洪区、水库、涵闸、在建工程和各项非工程措施全面拉网式检查,汛前完成隐患整治;结合水利工程实际,不断优化修订各项防汛预案;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多种形式防汛演练和培训,不断提升防御队伍实战能力;未雨绸缪,以需求为导向,就近备足防汛物资机械。不断优化完善监测预报体系,建成包括9座基本水文站、25座巡测站、251座雨量站的雨水情监测体系,2座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测雨雷达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为汛期及时准确提供水文预报信息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先后完成金灯寺水库、楼罗掌水库、位庄闸、马厂闸的除险加固,保障工程运行正常。稳步推进卫河共产主义渠、东孟姜女河、西孟姜女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工程。计划实施河道清淤疏浚136公里,堤防整治(左、右岸)140公里,开展建筑物整治,提升防汛能力。
加强南水北调工程防洪安全保障,对重要防汛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精心绘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乡段示意图,完善电子地图系统;加快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新乡市)项目建设,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澜及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快合河水利枢纽建设,有效破解卫河流域防洪问题。卫河流域洪水主要来自淇门以上,目前卫河流域上游无大型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对上游山区洪水基本无控制能力。规划的合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库拦洪削峰和河道治理措施,将合河—黄土岗全段安全泄量提高至850立方米/秒,有效减轻卫河共渠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保障新乡市主城区及下游鹤壁、安阳等地区防洪安全。
(三)健全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建设,提升黄河综合防御能力。一是不断完善强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并通过投入使用验收,近三年完成控导工程水毁修复和临时度汛处置项目44处,有效保障了防洪工程的完整性和防汛抗洪能力。二是加快建设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应用黄河“四预一体化”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开展雨水情监测预报工作,共建成监控指挥中心4处、自记水尺15处、视频监控点33处,布设智能传感器812个,实现了工程水位全天候监测及坝岸安全监测;建成覆盖29个黄河一线班组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直通一线班组的线上会商研判,巩固“市—县—班—点”四级防汛扁平化指挥体系。三是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印发黄河防汛工作方案,细化实化责任落实;按年度修订完善黄河防洪预案,加大防汛物料、队伍落实力度,成功举办防汛抢险、堤防堵口等多次实战演练。
(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构建人水和谐发展新格局。2024年天然文岩渠长垣段获评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河段”称号,全市建成10条市级美丽幸福河湖,今年又有卫河城区段、共产主义渠城郊段、黄河平原示范区段、黄河长垣段4条(段)河流冲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荣誉。通过全市的努力,“抬头望得见青山,低头看得见碧水”的愿景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三、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加强供水安全建设
(一)探索优化黄河水指标,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求。目前,我市供水水源主要为当地水、南水北调水、黄河水。南水北调水指标3.916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城镇生活用水。黄河水分配指标为8.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水指标7.6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62亿立方米。近年来,随着农业节水工作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我市积极推进黄河水指标优化调整,在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增加工业、生活用水指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064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4处,共覆盖供水人口493.7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9.06%,规模化覆盖率达60.5%。全市千吨万人工程标准化管理达标率达83.6%,全市11个县(市、区)已实现县域统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水资源保障。
(三)推进黄河水备用水源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按照城市供水的要求,正在全力推进黄河水备用水源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市区以南水北调水为主、黄河水为辅的双水源格局,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安全。
风正潮平,正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凝心聚力,振奋起来,团结拼搏,走深走实,久久为功,为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新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