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院特色科室(特色医疗)系列报道之十
专家成阵立潮头绿通渡命九春秋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侧记
市二院胸痛中心的医务人员在全力抢救患者
□刘萍 王娟 李振根 文/图
胸痛,指发生在脖子以下、前胸部的疼痛,由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胸膜炎等疾病引起。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急性重症胸痛,如果不紧急救治,有很高的死亡率。
——题记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心血管专家成阵,勇立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潮头,是市二院胸痛中心的排头兵、领头雁和主心骨;铿锵走过九个春秋的市二院胸痛中心装备精良,其绿色通道全天候接诊,挽救了一个个患者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挽回四位患者生命的一天
市二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常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一旦有胸痛患者需要急救,一触即发,甚至能够做到连触连发,全力以赴追求患者心脏这个发动机重启,重新正常运转。
近日,市二院胸痛中心在12小时之内开展了四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挽救了四位患者的宝贵生命,证明市二院胸痛中心是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当日早上8点,市二院救护车拉着警报冲到该院急救中心门口,将一名中年男性推进急救中心抢救室。患者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胸痛剧烈到几乎无法呼吸。心电图显示: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导管室作好准备,马上进行冠脉造影!”市二院心内科值班医生迅速下达指令。导管室的护士和技师早已严阵以待,短短10分钟内,患者被推入导管室。穿刺、置管、造影,一气呵成。结果显示: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医生迅速植入支架,患者血流恢复,胸痛缓解,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一台手术顺利完成,时间定格在8点45分。
13点30分,市二院急救中心再次进入高度运转。一名86岁的老奶奶因突发胸痛2小时被送入市二院。她的血压80/50mmHg(毫米汞柱),心率120次/分,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情况危急,市二院导管室再次紧急启动抢救程序。
“患者为心源性休克,准备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市二院胸痛中心手术团队紧急造影发现,患者左主干严重狭窄,右冠脉也有病变。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在左主干植入支架,同时启动IABP(意思是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是一种手术方式)辅助循环。手术结束时,患者的血压逐渐回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间:14点30分。
17点20分,市二院急救中心的电话再次响起。一名50岁的大叔在工地突发胸痛,被工友紧急送医。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血压持续下降,情况不容乐观。
“导管室准备,马上手术!”市二院胸痛中心团队再次集结。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右冠脉开口完全闭塞。医生们迅速开通血管,植入支架。然而,患者术中突发室颤,心脏骤停。经过电除颤、心肺复苏、药物抢救......医护人员10分钟的迅速组合操作,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心律。手术结束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时间:18点10分。
19点,夕阳西下,导管室的灯光依旧明亮。一名70岁的老大爷因胸痛伴晕厥被送入市二院急救中心。患者的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伴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仅有30次/分,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准备临时起搏器,马上手术!”市二院胸痛中心团队再次投入战斗。造影发现,患者右冠脉近段完全闭塞。医生们迅速植入临时起搏器,开通血管并植入支架。随着血流的恢复,患者的心率逐渐回升,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手术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时间:19点55分。
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2小时内,市二院胸痛中心以四台急诊冠脉造影及介入术,成功挽救了四名患者的生命。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所有的医护人员几乎没有时间休息,甚至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他们的专注、默契和坚持,让这场生死竞速有了圆满的结局。
这12小时的奋战,不仅是对医生体力和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医院急诊救治体系的全面检验。从急诊科到导管室,从护士到技师,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无缝衔接。正是这种高效的协作和精准的决策,才让四名患者在这场生死竞速中赢得了胜利。
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
薄发源于厚积,细节影响成败。
来过市二院的人都会发现,无论从哪个门进入市二院,一眼便能看到色彩鲜艳的“胸痛中心”地面导诊指示标志。市二院门诊大厅挂号窗口、取药窗口的玻璃上,都贴着显眼的标志“胸痛患者优先”。
“时间就是生命”,让急诊胸痛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指引,第一时间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诊疗,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
以患者为中心,与患者共情,市二院2016年9月就创建了胸痛中心。市二院胸痛中心整合了心血管内科、急诊科、CCU(心内科中冠心病监护病房)、心脏介入科、影像科、检验科等院内多个学科力量,并联合120急救系统及多家协作医院,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高危胸痛患者提供了快速诊断、转运、规范、高效的绿色通道救治体系。
市二院胸痛中心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硕果累累,于2018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2019年6月成为河南省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认证单位;2023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再认证。
三个认证,源于市二院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市二院胸痛中心紧跟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关于加强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急诊救治能力的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巩固提升胸痛中心建设成效,以“高定位、高聚能、高推进、高协作”为管理理念,持续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目前已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5家胸痛救治单元,其中3家已通过验收挂牌。2024年4月,市二院在牧野区、凤泉区启动心电一张网建设,与19家基层卫生单位签订协议,进一步完善区域网络救治体系,逐步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高危胸痛患者开通全程救治绿色通道,90分钟内开通堵塞血管,为缩短救治时间开通了高速路。年PCI(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00例,急诊PCI200余例,最短D2W(进门到导丝通过时间)15分钟,平均D2W62分钟(国家胸痛中心标准90分钟),患者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96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先救治后收费的救命原则
市二院胸痛中心登高望远,格局宏大,见贤思齐,多次“做东”举办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学术会议,与省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对基层心血管医生予以指导,践行了市二院争一流的雄心壮志。
去年阳春三月,新乡市胸痛中心质控会暨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会在市二院召开。会议之所以在市二院召开,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市二院时任院长王志方是市胸痛中心联盟及市胸痛质量控制中心主席。作为学术权威,王志方还要作上一年全市胸痛中心工作报告,对全市各胸痛中心关键指标分析,对工作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阐述,部署全市胸痛中心新一年的质控工作。二是市二院心血管专家人数多,科研成果多,工作业绩突出。三是市二院胸痛中心质控质量高,胸痛救治工作硕果累累。
作为市二院胸痛中心重要组成单位的心血管学科,是市二院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科研、教学队伍。学科团队47人,其中主任医师及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6人,硕士研究生7人。护理队伍3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
市二院在我市率先独立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下肢深静脉机械取栓术及各种外周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
市二院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治疗以及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上取得长足发展,多项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等急危重患者的检查和救治,在市内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进步,重器给力。市二院胸痛中心拥有大型C臂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冠脉血管内超声仪、冠脉旋磨仪、主动脉囊反搏器、体外膜肺氧合、PICCO检测仪、多道生理记录仪、心输出量测量仪、气囊式体外返搏装置、呼吸机等大型医用设备。
市二院急性胸痛门诊设在急诊科,配备独立的急性胸痛救治单元,各种先进的急救复苏设备配套齐全。
市二院胸痛中心创建有医护人员微信群,当120急救车接上胸痛患者之后,医护人员就会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等主要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并通过微信平台实时传给胸痛中心专家及值班人员,后者会在院前快速诊断,并在患者乘坐风驰电掣的急救车到达医院之前启动导管室等救治准备。
对于就诊于胸痛中心的急性胸痛患者,一经确诊,均采取“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对于怀疑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鉴别不清的胸痛患者,市二院可全天24小时开展增强CT检查,以达到进一步确诊的目的。
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团队24小时值班,随时应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针对需要急诊介入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导管室24小时全天开放,以迅速、充分、持续开通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开通血管时间比国标还快
工作在市二院的全市知名心血管专家,德艺双馨,勇立潮头,对中青年医生传帮带,使市二院胸痛中心的各项工作一步一层楼。
市二院前任院长王志方是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乡市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新乡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在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及2个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学术组织担任常委。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介入治疗专家,王志方率先在全市开展IVUS(血管内超声)、冠脉旋磨、CTO(首席技术官)逆向导丝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擅长各种心血管病急危重症的抢救,曾荣获过新乡市十大名医等高含金量称号。
市二院党委原书记、心内科主任医师何平,市二院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闫吉霞,工作兢兢业业,科研硕果压枝,让胸痛中心中青年医生有样学样,迅速成长。不仅如此,这些专家还经常身先士卒,进入导管室与中青年医生同台抢救患者,并在事后与中青年医生开展学术交流,为之掰开揉碎讲解抢救患者过程中的“所以然”。
市二院专家成阵,勇立潮头,率领中青年心血管医生抢救胸痛患者,早已经实现了全天候闻风而动,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一天上午,市二院协作医院在对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用药后,将其转市二院。市二院胸痛中心闻讯立即启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绿色救治通道。胸痛中心介入团队在得到通知后5分钟内全部就位,在患者没有到来之前,所有手术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11点9分,呼啸而来的急救车载着患者驶进了市二院。按照该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原则——先抢救用药后缴费,患者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直接被送至导管室。11点15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右冠血管闭塞。11点40分,患者右冠脉支架成功植入,堵塞的血管被打开,患者胸痛立即缓解,生命得救了。
从该患者入院到血管开通只用了30分钟。对于常人来说,30分钟不过是一顿饭、一壶茶的时间。可就在这短短的30分钟,市二院胸痛中心十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接力生命链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拯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而这仅仅是市二院成功抢救许多急性心肌梗死病案中普通的一例。
急性胸痛是危及生命的复杂病症,短时间内需做出准确判断、精准治疗。按照我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开通血管小于60分钟,且时间越早,对降低胸痛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意义越大。在市二院,急性心梗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大多数用时在60分钟以内,甚至更短,从麻醉穿刺进针开始,十几分钟就能开通血管。
与时间赛跑,挽救胸痛患者的生命,市二院胸痛中心在以王志方、闫吉霞为代表的高级专家的带领下,在成绩面前依然没有放慢砥砺奋进的步伐,因为市二院胸痛中心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任重道远,必须以滚石上山的气概,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把更多的重症胸痛患者护送到康复的彼岸,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技术保障,为健康新乡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