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映初心 调解筑和谐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咱社区妇联的赵主席,真中!”最近,卫滨区孟营小区的马大姐逢人就夸,“我儿子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天天在家跟我置气,赵主席听说以后,一直帮他对接免费的职业培训。现在儿子找到了工作,也知道孝顺我了......”这是卫滨区胜利路街道化工路社区“帮帮乐”工作室化解家庭矛盾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化工路社区妇联主席赵桂香带领“帮帮乐”工作室成员,以“五则五解”工作法为载体,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助人自助、平等接纳、有效沟通等多种调解方法。“帮帮乐”工作室贴近基层,贴近妇女群众,最大限度实现“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在卫滨区铁西街道飞机场社区,无论大事小情,居民们都说:“有他在,心里踏实!”居民们说的“他”,是飞机场社区党委第一书记、“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发起人卢运道。“兄弟姐妹之间闹矛盾,总要请来老娘舅主持公道,当时我们就想用‘老娘舅’作为工作室的名字,可以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卢运道这样解释工作室名字的由来。
一对小夫妻,小伙儿打牌有些多,媳妇一气回了娘家。小伙儿请来“老娘舅”成员、原铁路职工学校校长赵世田。赵世田对小伙儿现场批评教育,小伙儿不仅当即认错,还写下戒赌保证书,取得媳妇的谅解,小夫妻和好如初。这样的事儿在飞机场社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13年来,“老娘舅”的调解人员从当初的5人发展到今天的27人,调解对象也从本社区扩展到了其他社区,就连附近县也有人慕名而来。“老娘舅”的成员主要是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等,年龄都在60岁以上,最大的86岁,他们利用人熟、事熟、地熟等独特优势,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经过“老娘舅”调解的各种矛盾纠纷就有20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真正做到“琐事不出楼,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社区”。
近年来,卫滨区妇联始终坚持发挥“联”字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社区妇联建立了“帮帮乐”工作室和“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还在辖区一镇七办和54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婚调组织,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2024年,卫滨区妇联调解的一起子女抚养权纠纷案例入选全国妇联地方维权经验交流案例,“老娘舅”的事迹入选人民网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系列纪实,还被多家央媒及主流媒体报道。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卫滨区妇联将持续用有温度的服务筑牢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 (姜楠 史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