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乡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全力以赴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70亿元,增长4.9%。总体保持稳中向上、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经济大盘更加稳固

  粮食亩产890斤、总产96.5亿斤,增幅双居省首。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获省级制造业奖励1.6亿元、生产奖励5960万元,均居省第二。11家企业入选省级服务业新供给重点和培育名单。3A级以上物流企业增至6家。

内需支撑显著增强

  争取资金123.5亿元支持245个项目。灾后重建项目4870个基本完工,连续两年考核第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工业投资增长31.6%。举办促消费活动200余场,出台房地产政策,旅游收入超300亿元。推动“两新”落地,设备更新73605台(套),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50.6亿元。

创新动能加快蓄积

  中原农谷加快汇聚高能级创新平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58家。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2079家,创新平台支撑体系逐步构建完善。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92.8亿元。

产业发展持续壮大

  5大传统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8+17”产业链群规模占全市产业规模达80%以上。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44家、总量达2134家。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园。新建5G基站2790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国资国企转型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经开区、长垣开发区入选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心连心集团等9家企业入选2024河南民营企业百强榜。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11家,居全省第3位。新乡班列(含铁海联运)共计开行155列。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均前进3个位次,跃居全省第一方阵。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推进“长垣总部+封丘基地+新乡国资建设”等产业合作模式,辉县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乡县振动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十大片区”改造完成投资66亿元。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头落地。自来水“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绿色低碳成效显著

  空气质量连续4年持续改善,优良天数达到234天。持续推进长垣市、经开区、心连心化工、银金达集团省碳达峰试点建设。新型化工及新材料、纺织服装、预制菜3个产业链群入选省级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培育名单。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示名单。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累计完成投资24.3亿元。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新增技能人才12.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5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5所,改善义务教育学校21所。托育医养结合机构全覆盖。发放保障资金8.6亿元,完成适老化改造2777户,老年助餐设施实现全市乡镇(街道)老年食堂全覆盖。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稳中提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高于全国全省。

2025年统筹推进9个方面重点工作

1

  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扎实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循环畅通、稳中提质。

2

  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3

  进一步壮大产业链群,推动产业兴市制造强市。把做大产业链群、做强企业主体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引领性工程,统筹推进产业整体提质发展。

4

  进一步统筹区域协调,推动空间格局更趋优化。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5

  进一步守牢“三农”底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乡样板”。

6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攻坚,以改革开放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7

  进一步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发展底色更加鲜明。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美丽新乡建设再上新台阶。

8

  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切实实把民生实事办好。

9

  进一步巩固安全保障,推动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