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老娘舅” 百姓“贴心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
“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卓越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信赖。图为工作室发起人、飞机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卢运道(右)正在调解。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实习生 喻允祯 文/图
近日,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上,卫滨区铁西街道飞机场社区“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全市仅此一家。
“兄弟姐妹之间闹矛盾,总要请来老娘舅主持公道,当时我们就想用‘老娘舅’作为工作室的名字,毕竟娘亲舅大,可以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作为“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发起人、飞机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卢运道这样向记者解释工作室名字的来历。
从2012年成立到今天,13年时光流转,调解人员从当初的5人发展到今天的27人,调解对象从本社区扩展到其他社区,附近县也有人慕名而来。“老娘舅”的成员主要是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等,年龄都在60岁以上,最大的86岁,他们凭借对社区的热爱,义务为群众服务,听百家言、解百家忧,无怨无悔贡献着余辉、发挥着余热。
群众事无小事。铁西街道人口密集,邻里矛盾、婚姻矛盾、物业矛盾、涉法涉诉矛盾等日常纠纷较多,“老娘舅”们充分运用自身人熟、事熟、地熟等独特优势,坚持依法、依理、依情调解,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
“在调解中,我们坚持一碗水端平,不戴有色眼镜。多年来,‘老娘舅’们共调解2000多起矛盾,成功率98%以上。”老卢自豪地说。
看似简单的调解,背后都是心血的付出。
铁西路17号院张某和冯某两家一墙之隔,冯某在院里养了一只鹅,难闻的气味和半夜鹅叫严重影响张某的生活。
张某找到“老娘舅”成员翟正怀帮忙,老翟立即前往院内实地查看,并与冯某沟通,但是冯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与张某吵了起来。
翟正怀果断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把双方当事人分开。冯某表示,马上过年,自己养鹅留待年关食用。翟正怀对他进行耐心劝导,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公共卫生常识,解释了市区不允许饲养活禽的意义所在。最后,在翟正怀的劝说和引导下,冯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积极改正,两家和好如初。
小事有“老娘舅”的身影,大事更能体现“老娘舅”的价值。
西华大道东工房小区是一个老旧铁路家属院,部分居民在房前屋后私搭乱建360处、近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有的成了门面房,有的成了小院子,导致该区域道路狭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老旧小区拆违,这可捅了“马蜂窝”。
危急时刻,“老娘舅”团队勇接调解任务,即刻到现场了解情况。
面对如此庞大的拆除工程,“老娘舅”团队27人每人分包十几户居民进行攻坚。但强大的利益驱动,让拆迁行动缓慢。
“老娘舅”成员郭文学、杨希增首先带头拆除了自家的违章建筑,反过来又去做其他人的工作。他们分头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进行协调沟通,顶着不解和埋怨,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让所有违建户同意签字,没有一人上访。
后来,该经验被市、区两级推广,引来兄弟县区到东工房小区观摩学习。
“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老娘舅’先进集体?”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卫滨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他说:“卫滨区是传统的老城区,有5000余名‘五老’人员。工作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情况通报、座谈交流等活动,确保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调配社区场地、人员等各方面资源,持续完善‘老干部之家’‘银龄之家’等活动阵地;坚持以点带面,注重从为民服务一线培育党性强、威望高、经验足、爱奉献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凝聚工作正能量;坚持示范带动,同步推进‘银龄讲师’‘银龄先锋’‘银龄智囊’‘银龄卫士’4项行动,引导老党员、老干部积极开展理论宣讲、矛盾化解、建言献策、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治理凝聚余晖力量。”
“老娘舅”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生动实践,是广大老党员在服务群众、助力发展中实现老有所为的一个缩影。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1月8日,卫滨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发出《关于向铁西街道飞机场社区“老娘舅”矛盾调解工作室学习的倡议书》,号召全区党员主动向榜样学习,锤炼本领、改进作风,“银发溢彩”胜利路街道新华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欣荣伴夕阳”自由路街道新荣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老党员之家”“老党员工作室”纷纷涌现,一幅银龄显担当、初心绘夕阳的动人画卷在卫水河畔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