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谷之谷(三章)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豫(原阳县)
大米的传奇
我在外一提起家乡,好多人随口就说出原阳大米。大米和家乡联系如此紧密,这是家乡的一部传奇。
家乡原本不产大米,只产饥饿和泪水。黄河故道的盐碱地,草木也干枯无光。
是黄河水,以她母性的善良和宽爱,给这片土地输血,苍白无力的土壤成为沃土,春天才有了希望的种子。
水润的日子里,农民也成为乡土诗人。布谷鸟的叫声水洗过一样,青青秧苗栽种成诗行。稻花香里说丰年,借这缕缕花香,乡亲们很容易抵达富裕的梦乡。
家乡的水稻是有特殊定语的,它们像懂得感恩的农民,每到十月,都会一起向根部的水和土地弯下腰身。
麦子现代化
在这里,麦子一人多高,须仰视才能看见麦穗的光芒。
大约四千五百年前,第一粒麦子落地中国。麦子一直是低矮的,须弯腰如弓,才能把握镰刀游走的迟缓。
麦地喧闹,尘土飞扬。麦场上,麦子和阳光一起被摊开,老牛拉着石磙慢慢滚动,把时间碾压得扁扁的。
而今,犁、耧、锄、耙,传统的农具在博物馆里成追忆。
麦子在电脑里生长,在手机里收获。农民足不出户,浇水、锄草、施肥、灭虫,自动化、大数据,麦子吮吸着科技的阳光、空气,泛出幸福的笑意。
麦子用饱满的语言重新阐释劳动的含义,麦子的现代化再次把农业文明的大门开启。
玉米大计
玛雅传说中,人类由玉米创造,而不是人类创造了玉米。据传,中国玉米,最早生长在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
我生长在家乡的玉米地里。溽热的天,在玉米地里锄草,一直锄不到地头。叶子如刀,划割我的皮肤,扎痛我的心。
我想冲出玉米地,在凉风中呼吸玉米之外的空气。
这种颜色最接近黄金的农作物,身份一直低贱。玉米糁儿糊,曾糊满饥馑年代的记忆,舌头,几乎舔破碗底。
玉米而今成新贵。一穗玉米,居然能做成POLO衫。品着玉米须茶,不得不重新谋划玉米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