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思维勇于改革突破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乡篇章作出财政贡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措施,并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全市财政系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在抓改革、保民生、防风险上“走在前、挑大梁”,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和市委“1+6+5”工作布局突破起势作出财政更大贡献。

  一、做好“聚”的文章,推动财政收入量质提升

  持续强化收入征管。树牢“大财政”理念,优化财政与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各类收入来源,积极探索挖潜增收举措,多跨协同一体推进当前稳增长和长期促转型,让财政收入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紧抓全面深化改革政策举措密集出台的重大窗口期,积极储备优质项目,全力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支持,争取让更多项目、更多试点、更多资金在新乡落地。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机制,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把牢预算支出、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民生急需上。

  二、锚定“政”的定位,护航重大战略主动有为

  坚定不移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资金、资源、资产”统筹,加大力度争取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着力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放大带动作用。加强前期包装和项目管理,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尽快开工、产生效益。坚定不移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落实好支持产业发展财税政策,发挥11支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抢抓省政府设立天使投资母基金机遇,筛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对接设立子基金,以“8+17”产业链群培育为重点,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领域营商环境。发挥援企稳岗、税费优惠、资金奖补等政策组合效应,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三、踏稳“改”的步伐,激发国企改革内生动能

  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梳理明晰核心业务,围绕战略部署产业、产业布局企业、企业配置资源,在医药化工、新能源、建筑建材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努力打造国资国企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新乡样板。增强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健全完善管理人员公开选聘、竞争上岗及企业员工市场化用工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全面试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市管企业各级各类子公司市场化改革,着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企业党委“前置事项清单”,刚性落实董事会评价、董事长年度述职评议问询等制度。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示范对标体系,推进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四、专攻“管”的方向,提升财政管理治理效能

  强化市区协同。持续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健全完善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财政关系,凝聚市区合力,激发发展动力。强化绩效引导。聚焦“财政政策效能评估+重点部门绩效评价+基层财政运行绩效管理”,深化预算单位、政策和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着力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做深做实财会监督贯通协调、联合监管合作机制,充分揭示问题,大力度督促整改,有力维护财经秩序。强化风险防控。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实施“提级审核、分类管控、专项保障、专账管理、动态监测”全链条监管,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建立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严格落实“1+6”化债方案,积极稳妥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同时,严控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坚决守牢债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