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深远思考与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吴遴遴

  在全球化和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当代,职业教育既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也直接关联到国家的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领域的关注及其在福建工作的深入考察与实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启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福建省见证了职业教育的多项改革与发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强化,推动了教育模式与内容的更新,使之更贴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改进提升了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效能,也增强了教育的品质,培养出了能直接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助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将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期间对职业教育进行的系统思考与实践,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讲话、政策方向及其成效,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重要的价值发挥。

  为什么要发展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全球化加速和技术创新不断的今天,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技能的不断升级和创新能力的强化,而职业教育以其系统的技术训练和专业技能培训,可以为各行各业输送众多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对国家经济的深层次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中国新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产业升级的加速,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对此,职业教育在技能传承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需与时俱进,快速调整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以构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为此,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将综合性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相融合,培养了大量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这对促进经济增长、支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及促进个人全面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均衡、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可以为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199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及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于“毓英楼”落成暨闽大建校七周年庆典上提出,闽大师生应依据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坚守社会主义教育路线,通过艰苦创业、勇于改革和保持教育特色,不断提升自我,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未来的接班人。他强调,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青年一代承担着重大责任,故必须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培育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闽江学院的考察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指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我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以德技并重为教育原则。为达成这些教育目标,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开始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并注重将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以期通过创设丰富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同时,职业院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优质课程建设,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为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实施和持续改进,各院校加强党委主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用来提高职业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执行效率,以确保教育政策得到有效实施,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从而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如何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能促进教育界、政府、行业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法》的最新修订中,第四条新增了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容,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将职业教育活动纳入其社会责任报告”,并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激励和优惠政策。对此,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担当引领角色,出台支持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具体政策,确保职业教育投资高于其他教育形式,以应对其更高的运营成本,同时要建立合作平台并加强监管,以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职业院校要增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意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特别是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则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安排技术熟练的员工参与教学活动,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共同培育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

  职业教育的高品质发展还应注重实践性训练。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技术熟练且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故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时注意到,鉴于闽东大多为农村区域,教育必须贴近地方实际,强调“泥土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中也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际操作而非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确保学生能掌握实际技能,未来成为生产领域的佼佼者。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及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还强调,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的闽江职业大学,必须突出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多功能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教育与工农业的深度融合。要实现此目标,高职院校一是要构建一个重视实践教学的环境,加强对学生技能操作的实际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技能,并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便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并亲自体验生产过程,从而显著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进而有效增强他们的操作技巧与创新思维,如在木工车间或电子实验室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直接观察到所学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二是要推进教材、教法和教师的全面深化改革,职业院校可借鉴并实施国际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模式,并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从而确保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教材更新应与产业前沿及技术创新保持同步,以真实反映最新的生产标准和技术变革,并增加实习或企业实践的比例,从而有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使教育过程更贴近实际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要建立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与环境便于其进行充分的实习和实训,以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这些实践基地是连接传统教室与真实工作环境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未来的工作场所。四是要加快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跟岗实习,以便他们可以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带回课堂,同时要注重从企业中选拔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优秀员工成为教师,使教学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接地气。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与技能培训的平台,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文化繁荣具有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我们要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内容,确保职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此外,也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使职业教育在培训技能的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平台。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践行,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支持。

  (作者系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