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区“老大难”蝶变正当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前一段,在省委党校学习了一个月,对照专家教授讲授的党的创新理论,我很牵挂马庄正在搞的“三通一规范”进展如何,有哪些困难,未来是个什么模样等。这不,6月20日,我和乡里包村干部毛克杰到村里瞧瞧。

  马庄号称“滩区第一村”,全村近5000口人,光本土姓氏就有五六十个。它又是有名的“老大难”村,过去项目不进滩,一是行路难(80%的街道是土路),二是污水排放难,三是人居环境治理难。

  咦,一个月没来,变化还真不小!户外厕所、化粪池、护坡等占用村集体道路的违建已不见踪影,150多条背街小巷全部变成了水泥道路,部分污水管网正在铺设......

  到一线,不能光看变化,更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个会不长,只说问题、不谈成绩,能当场解决的就定下来,解决不了的,我向上级汇报,尽快解决。”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我开门见山,“胡书记,您先说。”

  胡书记是马庄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广,已62岁了,干了整整30年村干部,这次乡村建设他一马当先,没歇过一天。抬头望去,老胡满脸黝黑,眼窝很深,我知道他心脏搭了几个支架,瞬间眼睛湿润了。

  “窨井一共670个,都是混凝土浇筑的,物料有些缺口。有一条1000多米的街道,地下埋管时遇到了重要设施。”“东西街道埋污水管,破路后还得回填,又增加了成本......”胡金广等村干部挨个儿说了5个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说,干什么工程就要根据变化的实际优化调整设计,要抓紧找工程队再核算,算清缺口多少,尽快报上来后,我们全力协调。

  乡村振兴,决不是修几条路、通几根管网的事儿,还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抓好社会治理。这些都是示范区和乡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的课题。

  说完,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我们又来到了村南。“胡书记,‘三通一规范’是乡村建设,咱们村还要壮大集体经济。”我跟胡金广商量,建议顺势把原有的菜市场进行搬迁,第一能上规模、更规范,更好进军郑州市场。第二能改变周边环境。村南有部分建设用地,建了一期,还能向西搞二期。毛克杰、胡金广等人觉得是个办法,争取半月内拿出个方案。

  原市场拆了以后干什么?我认为,可以沿着107国道谋划一条商业街,打造新业态,让“流量”变“留量”,真正发挥马庄的先天区位优势,关键是让农民长久受益。

  黄河的风吹来,令人心潮澎湃。马庄渐渐变了模样,更多的“马庄”也一定会越来越美。

  (平原示范区桥北乡党委书记周海卿讲述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军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