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务必要踢好“临门一脚”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评论员
5月15日,一场“陆地上罕见”的飓风席卷我市,造成我市部分地区出现小麦倒伏。据媒体报道,仅卫辉市小麦倒伏面积就有约5200亩,该市各乡镇受大风影响均存在小麦倒伏情况。同一天,气象部门发布重要天气预警,预计未来一周,我市将迎来以晴天到多云为主的天气,气温将迅速回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7日至19日,我市将出现35°C以上的高温天气,麦区缺墒地段存在干热风的风险。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市小麦生产可能会遭遇倒伏和干热风双重夹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踢好“临门一脚”。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基地,又是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中原农谷的承载地,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必须把抓好小麦生产工作牢牢攥在手里。面对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的小麦倒伏情况和接着较有可能出现的干热风风险,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这一政治高度出发,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不畏惧困难,不推卸责任,不丧失信心,准确把握当前小麦生产的特点、困难、形势和任务,扎实做好解决问题和应对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打赢小麦生产这一仗,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最大程度减轻部分地区小麦倒伏带来的减收因素。各级各部门要克服“小麦倒伏年年都有,不必大惊小怪”的片面认识,组织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下去,一户一户地了解,一块田一块田地察看,对小麦倒伏的情况心中有底,对减少倒伏影响的措施心中有数,和种粮户一起商量对策,和专家一起研讨办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小麦倒伏带来的影响。要用好省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小麦倒伏应对补救的技术指导意见》,劝告种粮户对于倒伏小麦不要人工扶起,要待其自身恢复抬头生长。倒伏小麦堆积叠压,加之强对流天气伴随的降水,导致田间湿度大,容易诱发小麦病害,要及时采用无人机喷药方式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保护叶片功能,保障小麦灌浆。倒伏后小麦的根部输导能力下降,主要靠叶片制造养分,要喷施叶面肥,保证营养供应。
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指导种粮户做好干热风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干热风向来有“火风”之称,干热风起,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但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已经使我们在应对干热风上有了更多底气,关键在于真抓实做、积极而为。要指导种粮户为麦田及时补充水分,根据土壤墒情,采用微喷灌设备酌情浇水,避免大水漫灌。要及时落实“一喷三防”等防范措施,提高小麦抗干热风能力,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补充小麦后期养分,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千粒重。
要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做好小麦机收调度工作和机收技能培训工作,确保颗粒归仓。要做好小麦机收调度,精心组织农业机械抢晴天、战阴雨,确保小麦适时收获。要研究小麦机收减损问题,加强机收技能培训,并用好农业农村装备设备更新的机遇更换更先进、更智能的大型收获设备,硬化实化细化减损措施,减少“跑冒滴漏”。要抓好倒伏麦田的收割,降低收割速度,降低留茬高度,减少机收损失。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我市,一季冬小麦一般要经过240天左右的成长期,分为出苗期、分蘖期等12个生长阶段,再有20天左右就将迎来收获,已经到了产量质量形成的最关键阶段。谁要是在最关键的时期松懈,无疑最不应该、最不划算。踢好小麦生产的“临门一脚”,最显示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担当,也显示各级领导干部处事不惊、临变不乱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