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云端”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Array

Array

图1:李刚团队操作无人机开展麦田喷药作业

图2:李刚和他心爱的无人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艳冰/文 赵 云/图

  4月28日,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高标准农田麦穗饱满,绿浪滚滚,在专业飞防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数十台植保无人机低空盘旋,瞬时撒下均匀的雾状农药。

  当前,小麦处于扬花灌浆期,也到了防治赤霉病、锈病的关键期,病虫害防治争分夺秒。平原示范区为抢农时、促高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对全区20余万亩小麦进行“一喷三防”。带领飞防技术团队进行作业的,是师寨镇南赵庄村的种粮大户李刚。

  李刚是一名回乡创业的80后“新农人”,也是一名地道的“农二代”。打小就跟着父辈“在庄稼地里刨食”的他,也曾远离故土到城市打拼。这几年,现代农业的发展,家乡点滴的变化,不断给远方的他捎去“春的消息”。2019年,他毅然回乡,接棒成为“新农人”。

  师寨镇地处中原农谷核心区,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李刚敏锐地发现,中原农谷的蓬勃发展,一系列支持农民返乡创业的好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发展新契机。听说无人机可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他决定买一台试一试。

  李刚惊喜地发现,与背着药桶一人一天只能喷洒二三十亩地相比,用无人机喷药,一天能喷洒几百亩。无人机作业不仅省工省时,而且用水量和用药量少,雾化效果好,不会出现漏喷的现象。“新农人”新理念,李刚趁势组建了一支“飞防队”,短短两年,就增至120多人。这是一支具有专业水准、小有名气的“新农人”团队,他们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飞跃安徽、河北、山东的数百万亩良田、果园、菜地。

  “100台无人机一天下来就能服务5万亩到8万亩,这一季的订单都排到5月底了。”李刚说,他们已注册成立盛武农机合作社,专营飞防植保,去年就实现了跨省作业。队员尚阳也算了一笔账:“买一台无人机要投入几万元,一到农闲就没用了,真不如加入飞防队,半年就能收回成本。”

  植保无人机的成功应用,让李刚对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开始着手筹建粮食烘干塔和智能化粮仓,以解决极端恶劣天气下粮食无处晾晒、容易霉变的难题。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为农民提供代烘干、代存储等服务,实现全链条减损降耗,是这位“新农人”的新梦想。

  行走农谷,现代农业“新”潮澎湃。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戚云峰介绍说,这里不仅拥有诸多农业专家、20多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近400名专业技术人员,还兴起一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新农人”,他们也是农谷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一心只想远离土地到城市打拼,到立志当好“新农人”,李刚的“雁归农谷”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青春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