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战必胜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来胜


陈来胜(左一)介绍社区建设的经验。

  (上接封3版)

  有人给陈来胜送钱吗?有!一次,一个豫剧团的业务员找到他,说是唱5天大戏需要5万元,到时候送给他5000元。

  陈来胜问:“送给我5000元钱,你还能挣钱吗?”

  “能,就是少一些。”对方说。

“既然你还能挣钱,那么我把这5000元钱从总价里扣除即可,总价给你四万五。”有些几十万元的项目,对方张口回扣就是两三万元,陈来胜一律从总价里扣除这部分费用。次数多了,那些老板都知道他的脾气,评价他“能交朋友,不能做生意”。

  “公生明,廉生威。”陈来胜经常拿这句话告诫村干部,并“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外人如此,亲戚照样在他面前碰壁,惹得亲戚都不愿意与他来往。

  在家里,他特意叮嘱老伴儿王培芝,不允许参与村里任何事务,别人来家里谈事情,你去一边儿,不说不问不打听,严禁“参政”。

  陈来胜对两个儿子、两个儿媳要求同样严格,也不允许他们参与村里任何事务和工程。

  王培芝还是村舞蹈队队长。2021年7月上旬,第三届全国农民广场舞大赛在吉林开赛,受名额限制,本可以率队参赛的她,被老公陈来胜“拿”掉了,让给了另一名也想去的普通村民。

  核酸检测时,王培芝排队,有村民让她往前站。“俺不能插队呀,让你来胜叔知道了,该批评我搞特殊哩!”等她做完检测回家,已经过了做中午饭的时间。

  “八一”建军节,村里给退伍军人发慰问品,陈来胜的儿子符合条件也在名单之中,但他又“找茬”说儿子不够资格,慰问品不能发。

  为了杜绝红白事大操大办,在他的主导下,村里从2015年开始作了专项规定,适当限制规模和费用。一些村民当时不理解,执行起来有难度。

  恰好在这个时候,陈来胜高寿的父亲去世,许多村民都在看着他。陈来胜弟兄姊妹7个,他排行老三。其他人要按照老习俗办理丧事,被陈来胜坚决拒绝。两位哥哥更有意见,责问他:“你当了村支书,爸的事情就不办了?”

  为了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把父亲的丧事在自家院里进行(按照以前的协商,陈来胜负责母亲一切事宜,兄弟负责父亲一切事宜),特意拉个横幅:“感谢吊唁,拒绝收礼”,并在村里头一个用大烩菜待客。

  “不牺牲自己,别人咋服气?全村人都看着,自己总不能坏了自己定的规矩!”时隔多年,陈来胜仍然不后悔当初的做法。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品格熏染,东大阳堤村的民风、村风才逐渐好转起来。

  乡亲们念着陈来胜的好,每逢重要节日常送他礼品和土特产。当面拒绝会驳了乡亲面子,陈来胜先收下,隔几天让老伴儿和儿子骑上三轮车,买来礼品挨家挨户回送。后来的大年初一,陈来胜开始带着村干部“打游击”,为啥?躲送礼。慢慢地大家知道陈来胜真心拒收,也就不再送了,心却与他更近了。

  做好自己,再影响他人。

从思想上改变一个人真不容易,更何况是文化素养不高的群众。陈来胜和村“两委”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提升村民素质:一是思想上教育;二是推行“孝”文化;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常规思想教育历来是枯燥的。如何把苦的变成甜的、干的变成湿的、死的变成活的、虚的变成实的,爱动脑、善创新的陈来胜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运用他和县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李莹一起探索创造的“小院课堂”,进行群众性思想、理论、文化、文明教育和传承。

  “小院课堂”形式灵活,讲课地点怎样方便怎样来。有在村民家举行的,有在休闲场所的,有在工作现场的。“小院课堂”讲课形式百花齐放,教授讲,书记讲,党员讲,群众讲,课堂设到哪儿就讲到哪儿。

  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文化形象生动地讲给百姓,将关心国家大事和乡村发展的党员群众请进“小院课堂”,说历史,话发展,拉家常,做互动,不知不觉中就传播了党的理论,弘扬了先进文化,培育了乡村文明。

  从教室到广场,从树下到小院,听众三五人,照讲不误。边讲边交流,有提问,有回答,有探讨,更有共鸣。没有刻板的正襟危坐,没有大道理的灌输,只有小桥流水般的轻抚,春风化雨般的入心。

  不怕慢就怕站,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让群众身子住进了新房子,也让思想换个新地方。

  从陈来胜的以身作则到“小院课堂”的绽放,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多方位、多角度提升村民的素质。

  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刚回到村里,陈来胜就发现一些问题:邻里关系弱,家庭矛盾多,村民生活单调,文化活动少。

  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馍要一口一口地咽,先把最迫切的问题解决。百善孝为先,陈来胜结合实际把孝顺父母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陈来胜采取“杀鸡给猴看”的办法,决定先抓一个典型。他从党员和村民代表中选出几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村民,和村干部一起到一户村民家对话。

  看到这么多人一起上门,对方顿时傻了眼。还没等他们说几句话,这名村民就低下了头,最终妥善解决了不养老人的难题。后来陈来胜又采取同样的办法,先后解决了四五户子女不孝问题。

  但是现在解决的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水下的“冰山”还有多少,陈来胜不知道。但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有“火把”让水下冰山快速融化,使其消弭于无形。

  当年重阳节,陈来胜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购买了被子送到家中,以后每年分别是衣服、老年鞋等。前期费用陈来胜拿出一部分,后期全部由村里承担。

  从2009年开始,村里每年都要在春节后唱大戏,三天热热闹闹。到了2015年,就把唱戏与村里评优结合起来,让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庭院户主、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等在演出间隙戴红花上台接受表彰,陈来胜化身主持人,一一点评他们的光荣事迹。

  从2012年起,每逢村里有老人去世,陈来胜都要与村“两委”成员前去吊唁,并附上礼金。

  从2014年重阳节起,陈来胜在村里组织孝道大餐“饺子宴”,总是给老人倒上一杯酒,可把他们乐坏了,回回都像过大年。“饺子宴”更是从2017年扩大到每年两次,重阳节和农历二月二。即使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人员不能聚集,村里也采用云视频的方式举行,把煮熟的饺子打包送到老人家中。

  从2017年开始,陈来胜为村里老人祝寿,80岁以上的,奉上礼金和一个蛋糕;100岁以上的,1000元礼金和一个大蛋糕。

  蒋培荣老人90岁生日的时候,陈来胜带领村干部上门祝寿。这位村里最高寿的老人紧紧拉着他的手,一直舍不得放开:“我这么大年纪,不能为集体做事了,刚开春这么忙,书记还专门来给我过生日,这辈子是头一回呀!”

  看到老人掉眼泪,陈来胜眼眶也是红红的:“您老保重身体,有党的好政策,有群众对村‘两委’的支持,咱的生活会越过越好。您老人家可要当百岁寿星呀,到时候村里专门给您唱大戏!”村里“孝文化”如今名声在外。2018年重阳节,陈来胜把副厅级干部、河南省孝促会名誉会长郭运敏请到村里来,聘为“荣誉村民”,当着村民的面给他颁发了证书。2020年年初,东大阳堤村与省孝促会谋划、启动了河南省首批“孝心示范社区”活动。

  为了显示重视,村里专门成立了以陈来胜为组长的孝道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和多个专项服务组织,每次都精心组织实施,把事情做到极致,使东大阳堤村的孝文化建设成为省内外的一个“金牌”。今天的东大阳堤村孝敬老人蔚然成风。

  村民以孝善而自豪,家庭以孝善而幸福,产业以孝善而兴旺,村庄以孝善而和谐。

  敬老尊老的风气改变了东大阳堤村,也改变了周边村庄。翟坡镇党委书记张寒瑞动情地说:“在东大阳堤村的带动下,今年全镇有18个村也开展了‘饺子宴’活动,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氛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了时代文明新风尚。”

  无论是“小院课堂”,还是“饺子宴”、唱大戏,都是陈来胜提升村民素质、引领文明的一个缩影。

  对农民秉性知根知底的陈来胜知道,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各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活动还得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不断创新、拓展和丰富。

  篮球是农村普及的一项运动,陈来胜在工厂曾是篮球队队员,根据大家的意愿,他决定把篮球活动搞起来,让大家感受到比赛带来的团结和激情,通过比赛提高大伙儿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可是刚回村的时候村里穷,连一万多元的篮球架都买不起,没有篮球架怎么比赛?

  他习惯地一挥手:“篮球架的事情我来解决。”

  这天,陈来胜和会计到企业走访,来到附近的宏达冶金振动公司。一进公司大门,陈来胜的目光就被院子里一对崭新的篮球架勾住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挪开,忍不住上前摸了摸。

  和企业老板谈完正事之后,他将话题引到了篮球上,不住地夸篮球架质量好。老板说,这是刚买的篮球架,是为过年值班人员准备锻炼身体用的。

  陈来胜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如此!篮球要组队打比赛才更有意思,公司值班没有几个人,俺村过年有篮球比赛,咱可以办村企联谊比赛呀。”两人相谈甚欢,当场便联系了其他几个企业、村庄,还动员翟坡镇政府组队参赛,并且商定暂时借用新篮球架用于比赛。

  2009年大年初二下午,东大阳堤村首届篮球友谊赛开幕。比赛中,球员奋力拼搏,观众的鼓掌叫好声此起彼伏。场上激情,场下也激情,激烈的对抗点燃了村民内心的躁动,如一潭死水的东大阳堤村太需要这些躁动来激活。

  篮球比赛终归要结束,篮球架终归要还回去。陈来胜急得直搓手,担心好不容易聚起的热乎劲儿一冒烟儿就消失了。为此,他动了点“歪”脑筋,做了个“善意的假动作”——他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篮球架印上了“宏达捐赠”四个大字。

  几天后,宏达冶金振动公司派员工要把篮球架拉走,陈来胜若无其事地陪着前往操场,只见“宏达捐赠”那四个大字被阳光照得格外耀眼,围观的村民也乐了:“这是宏达公司捐赠给咱村的。宏达公司真慷慨,咱以后不愁没地方打球了。”听着村民的说笑,陈来胜和公司员工不由得对视了一下,都开心地笑了。

  篮球赛如一股春风,吹醒了沉睡的东大阳堤村,吹开了村民干涸的心田,吹得村里焕发出生机。

  比赛就是一粒“火种”,陈来胜呵护备至,从开始到现在,一年一度的篮球赛就没有中断,而且发展成全县的篮球赛,甚至有河北的队伍来参赛。

  篮球队打开了场面,村里相继组建了舞蹈队、合唱团、女子军乐队、老年腰鼓队、大盘鼓队、广场舞队等,1000多人的村庄,有200多人经常参加文体活动。

  村民有事做,比赛要训练,同在一个队中,不说话的也说话了,有矛盾的也化解开了,没有矛盾的更融洽,文体活动成了村民和谐的融合剂、润滑剂。

  村里老年腰鼓队队员平均年龄65岁,人老精神不老。在第二届“尊亲敬老百老盛宴”孝道活动现场,她们推陈出新表演了腰鼓舞。鼓点变化丰富,场面欢庆热烈。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游行表演中,这些可敬可亲的奶奶们走街串巷,坚持演出了近3公里的路程,所到之处鼓掌相迎,喝彩欢送。

  从2017年开始,陈来胜将文化活动更加细化和规范,总结出“每月一个活动,一次一个主题”。按照时间顺序如下:1月,总结表彰迎新春;2月,全民健身;3月,星级文明户评选;4月,“美丽东大阳”生态文明建设;5月,防灾减灾;6月,关爱下一代;7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8月,拥军;9月,红色文化教育;10月,以庆国庆为主题的爱国爱党爱家活动;11月,向“星级文明户”学习;12月,“诚信建设万里行”。

  “每月一个活动,一次一个主题,让群众参与进来,实际上是花小钱办大事,给村民搭起了一个凝聚人心的平台。”陈来胜感慨道,“文化发展靠群众,群众文化靠活动,活动力求多样性。只有文化活动搞起来,文明新风才能树起来;只有民心聚起来,乡村才能兴起来。”

  东大阳堤村的群众现在是一三五打军鼓,二四六舞蹈秀,周日是学雷锋活动日。遇上节庆日,村里活动更多了,广场舞大赛、戏曲大赛、篮球比赛、社区春晚等。现在村民见了村“两委”干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集体有啥活动,可别忘了通知我。

  “农村是我党的执政根基,你不去占领,歪门邪道就要去占领。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做这些事情责无旁贷!”陈来胜掷地有声。

  东大阳堤村还开展“书香社区”“书香家庭”创建活动,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豫剧、广场舞、书法、绘画、摄影、歌唱、公益电影等文化休闲活动,成立了社区娱乐文化协会、戏迷协会、书法协会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体娱乐生活,促进群众身心健康,提升精神境界。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给东大阳堤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成为省农村信用社在新乡县的第一个整村授信村。

前 行

  如今的东大阳堤村已经远近闻名,那么它下一步的发展是什么?

  当前,东大阳堤村正在启动新项目,创造发展新引擎,先后谋划投资15亿元的“康养+医养”“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村庄绿色环保改造”“红色文化旅游街廊”等十大项目,正在搭建“一街四区两平台”(红色一条街,传统产业区、康养医养区、生态宜居区、农旅文化区,数字乡村平台、电商销售平台),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其中的“康养+医养”项目,东大阳堤村以300亩建设用地入股企业,与企业共进退。如果合作顺利,集体收入绝对在新乡市名列前茅,而陈来胜只需要做好营商服务即可。

  做好服务是陈来胜的拿手好戏,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发生的故事就是一个个明证。

  一天临近中午,村民李大娘接到儿子从安徽打来的电话,需要村里开一个证明盖好公章,用于办理新生儿上户,当天一定要快递给他。

  又是中午,又是下雨,李大娘自信地来到党群服务中心,果然有工作人员在值班,很快办好了手续。

  党群服务中心投运以来,村“两委”成员9人,被分成7班,每组两人值班。按照“群众有什么需求,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采取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方式为群众服务,让乡亲们不出村就能够完成五保户申报审核、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农机补贴、医疗保险、民间纠纷调解、纳税辅导等56项服务项目。

  70多岁的张德凤前段时间家里的便池坏了,独自在家的她来到党群服务中心求助,值班村干部陈永安二话没说,拿上工具带人上门疏通便池。看着村干部蹲下来一点点往外掏污物,张德凤于心不忍,上前劝说别弄了,不行就换个新的。可陈永安等人硬是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便池疏通顺畅。

  党群服务中心值班人员不仅办手续,更多的是服务:老人领取养老补贴,不会用自助机,村干部代劳取钱;孩子玩耍找不到了,值班干部一遍遍广播找人;发福利时,个别农户家里没人领,党员义工挨个儿电话通知;送快递时,家里没人收,巡逻队员代收后趁家里有人给送去。东家换灯泡、西家修水管、孩子上户口开证明、城乡居民医保费用缴纳......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群众都愿意来党群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陈来胜经常叮嘱村干部,只要群众有需要,服务就必须跟上。

  除去标杆在前的党群服务中心,其他的服务场所如图书室、医疗室、文化服务站、文化广场、金融服务站、应急救助站、智能车棚、红白理事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

  干部服务村民,陈来胜服务全村。他似一头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又似一位画师,画着美丽的乡村图画。

  陈来胜有一个黑色笔记本,当成宝贝一样舍不得给别人看。 这么多年来,他把所学、所思、所想都记在笔记簿上。

  在笔记簿上,有这样一段话:当干部要靠得住,就是要诚实可信,值得信赖,这是对一位干部的第一个评价标准,也是岗位要求。一个靠不住的干部,即使能力再强,本领再大,也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

  当干部就得有本事。作为干部如果没有“两把刷子”,说话就没有分量,干事创业就没有底气,群众也不会信服。

  理想中的村党支部书记具备哪些素质?做了16年村支书的陈来胜认为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素质”:会说能干有思路,吃亏担当无私心,公正为民办实事,带头自律抓班子。

  陈来胜达到这个标准了吗?没有人问他,他也没有回答过。在村民眼中,他是达到了这些要求。

  他是一位爱学习的人。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在村里步行1个小时,既锻炼身体,又看看村情,然后回家学习一个小时,学党中央等各级党委的文件、政策。他多次参加中组部和上级党校的培训,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农民理论家”。他结合村情,在笔记簿上记下所思所想,如“当好干部的两个关键”“当好一名党支书记要下六个方面的功夫”“农村干部应具备的六个基本条件”“乡村振兴七大核心点”“带团队首先要打好十张牌”等等。

  他是一位爱村民的人。村里有一个智障的人,家庭有些困难。陈来胜每次看到他,就从兜里摸出一张百元大钞递过去。为了给一名因嗜酒被辞退的村民找工作,陈来胜前前后后跑了5家企业,好话说尽,胸脯拍响,直到企业留用了这名村民。

  他是一位体恤下属的人。疫情期间,村干部按顺序值班。大年初一早上,陈来胜值完夜班后,回到家煮好饺子又端到值班的地方。建新村的一年冬天半夜,本来有两名村干部负责给拉土的卡车司机“递条子”(确认工作量的凭证,司机以此来换取报酬)。午夜时分,陈来胜来到现场,提出让两人中一人回家休息,自己顶班,但是两人谁也不愿意离开,最后3人都冒着寒风值守。

  他是一位愿意为别人而委屈自己的人。一名性格略有孤僻的村民娶了一个媳妇,媳妇早些年每到春节前就怄气回娘家。受这名村民请托,陈来胜等人来到女方娘家,听着对方爹娘说些难听的话,即使这样也要把女方劝回家。同去的一名村干部很有感触地说,陈书记在新乡县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是没有耐性,早就拍屁股走人了。

  他是一位愿意提携年轻人成长的人。在村委会办公室工作的王培是本村姑娘,嫁到外村后又应聘到村里做讲解员。做过销售和门店生意的她担心做不好工作,陈来胜对她说:“咱俩都一样,我刚当书记的时候也是跨界。你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不仅如此,陈来胜还经常教导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

  他是一位尽忠难以尽孝的人。2014年3月,正是建小高层最紧张的时候,陈来胜83岁的母亲病倒了。他安排姊妹轮流伺候,自己白天在村委会工作,晚上去医院,要是太晚了就在医院陪一夜,第二天等医生查过房再急忙返回村里。村干部陈爱荣劝他多陪陪老人,可是他还牵挂那些居住在外的村民,他们不搬回来,自己心不安呀。有一天陈来胜接到电话后,急忙赶往医院,等他在病房见到母亲时,母亲嘴唇微微抖动几下,在他怀里安静地去了。

  在村民的印象中,陈来胜时则刚毅冷峻,时则温柔如水,遇事有主意,大事有主见,能够解难题。

  16年来,陈来胜失去了很多:失去了生意,失去了唾手可得的财富,失去了更多的自由和时间。但是他也得到了很多:得到了一个集体年收入近300万元的村庄,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舍得,舍得,是先舍后得,还是有舍有得,也许陈来胜从来不考虑这些。他考虑的是一名党员的担当,考虑的是对家乡的回报,考虑的是对党的事业的追求。

  对于陈来胜的贡献,党和人民看在眼里,给予他一定的荣誉,如“中国好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新乡市党代表、新乡市人大代表等。对于荣誉,陈来胜有些惶恐。静下心,想一想,自己从企业内退,做生意风生水起,干事业能有今天成就,怎么能都是自己的功劳?没有时代大背景,没有上级的支持,没有全体村民的努力,凭他陈来胜一个人,能干出多大的事情?

  大功劳都是时代的,自己只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站在了浪尖之上早一点儿看到了太阳而已。

  “我们共产党员都要不忘初心。我的初心是啥?就是让俺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有个好收入,时常好心情。”

  回顾16年的点点滴滴,有成功的喜悦,有挫折的沮丧,有得到的欣喜,有失去的坦然。低头拉车不偷懒,抬头看路不迷茫。

  陈来胜,真正做到了“来之能战,战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