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一星 何以照亮牧野乡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 红旗区洪门社区“两委”成员重温入党誓词。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云摄

  新乡县东▶ 大阳堤村汽车零部件加工。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云 摄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改荣

“宁领三军,不带一村”。农村基础薄弱,农民工作难做。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建强起来,让“五星”亮起来,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很多问题就迎刃而

解。

  2022年,省委对创建支部过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等“五星”支部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后,我市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汇聚创建合力、健全推进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争星晋级,全面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筑梦追光,向“星”而行。踏着春天的脚步,牧野乡村“五星”支部的创建热潮不减。两年来,全市3791个村(社区)党组织围绕“五星”支部创建目标,创星、争星、追星,牧野大地呈现出“繁星满天”的蓬勃创建局面。

  2023年,我市农村“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综合成绩位居全省前列、进入第一方阵,农村、社区“五星”支部创建成绩均比2022年显著提高。省委书记楼阳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刚对我市相关做法给予批示肯定。

强头雁 开启振兴“加速度”

  明媚春光下,走进长垣市芦岗乡西陈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波漪漪、干净整洁的乡村画卷。

  谁能想到,几年前的西陈村给人的印象,还是条条坑洼路、满目污水坑的情景。带领西陈村发生如此蜕变的,是在外创业多年、成立建筑公司并当选为商会副会长的陈英宪。3年前,陈英宪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先后垫资800多万元,带领村“两委”干部硬化道路、整治村内环境,开设群众大食堂、老年人宿舍,开垦果园、打造乡村民宿、开设蒙古包餐厅,大力发展产业,使西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出去打拼,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但自个儿富不算富,我愿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陈英宪说。在新乡广大农村,有一大批像陈英宪这样的乡村“头雁”,以责任担当、敬业奉献引领全村快速发展。

  选对带头人,造福一个村。

辉县市高庄乡白道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因为缺资金、缺规划、缺思路,村内损毁道路未得到及时修缮,乡村振兴打不开局面。2021年,产业带头人万海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激发党员意识,凝聚党员力量,他与村“两委”组织评选党员示范户、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人心齐了,工作也更好开展了。”万海勇说。

  目前,白道村冬桃产业从最初的110亩发展到400多亩,桃农亩收入近万元。不仅告别“软弱涣散”,白道村还在成功创建“三星”支部的基础上,计划多创一个“产业兴旺星”,摘得“四星”。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

在“五星”支部创建中,我市结合全市的农村工作实际,对标“支部过硬星”创建标准,紧抓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推广实施“头雁工程”,探索构建“优选、精育、严管、激励”“四位一体”机制,促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选配源头进一步充实、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素养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精神进一步激发。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选拔339名“兵支书”、192名“女支书”、98名“青年支书”、139名“大学生支书”回村任职;储备优秀后备干部2万余人、平均每村3名至5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干得好的有荣誉、有待遇、有舞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对在乡村振兴一线打头阵、扛硬活、出实绩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拓宽晋升渠道,对特别优秀的纳入了新乡先进群体进行重点培养,极大提振了村党支部队伍的创业热情。兴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每天从凌晨三四点开始,一辆辆三轮车、小型货车开往蔬菜批发市场兑购蔬菜,准备售往城区超市、新乡市区各大市场。

  南社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生说:“现在蔬菜产业是村内的重要产业,全村种植蔬菜面积2000亩,品类约30种,年产蔬菜3500万斤,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村民增收致富干劲十足!”

  “五星”支部要创建,产业兴旺是关键。去年以来,卫辉市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鼓励蔬菜连片种植,做大做强蔬菜种植经济,全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既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鼓足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集体有,跟你走;集体无,没人服。”这是多数村党支部书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发展路径,引导各地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资源开发型、物业租赁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农业生产型、联合发展型等多种发展路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这几天,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的田间地头繁忙而有序。在地黄采收机械轰鸣声中,群众正忙碌地分拣、装袋、转运一颗颗鲜地黄,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不仅是大史村丰收的季节,更是我市“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大史村位于高庄乡西南部,拥有4300亩的耕地,砂质土壤深厚,为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决定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流转300余亩土地发展地黄种植。2023年,大史村又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实施“七彩田园·美丽高庄”田园综合体项目,争取上级资金50万余元建成烘干房,将鲜地黄加工成干地黄,使亩均经济效益提升到2万余元。

  在“产业兴旺星”创建中,我市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推动形成原阳预制菜、延津优质小麦制品、卫辉食品饮料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双绑”机制,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市1425个村和882个龙头企业签订“双绑”协议、绑定21万农户;学习浙江省探索实施强村做法,先行组织22个村进行试点,产生收益1748.5万元、村均实现增收79万元。

  市农业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集体经济空白村基本清零。福星照 乡村和谐更宜居

  这几天,延津县石婆固镇北王庄村新建成的垂钓园将对外开放,正式迎客。

  “这个垂钓园是利用废弃坑塘改造的,是我们村在‘三通一规范’建设中谋划的乡村休闲游项目。”村党支部书记胡好礼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群众也有休闲的地方,还带动了村里的休闲旅游。

  从“脏乱差”蝶变成“绿富美”,“三通一规范”工程补齐了北王庄村的建设短板。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目前已实现自来水、天然气、污水管网全覆盖,同时硬化道路2.6万平方米,栽种景观树,填埋荒坑废滩,建起文化广场。

  2022年11月,我市试点推进“三通一规范”工程建设,后渔池村作为获嘉县首批试点村,仅用半年多的时间,让曾经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的村庄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在党支部书记陈来胜带领下,依靠自身力量,创新实现了“七通两入地”,即道路、污水、雨水、自来水、燃气、暖气、监控通;强电、弱电入地。东大阳堤村成为全市乡村建设的“样板”。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在乡村建设方面,我市将“三通一规范”作为“五星”支部创建重要任务,纳入“生态宜居星”“一票否决”项,坚持市、县、乡、村书记一起抓,相关部门共同抓,合力解决乡村建设各类问题。

  截至目前,我市自来水“户户通”实现全覆盖,1238个村启动道路“户户通”,1025个村启动污水管网“户户通”,475个村启动弱电规范工作。

  在乡村“数治”方面,我市健全“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体系,2023年,全市平安村达标率89.4%,高于省定目标9.4个百分点,省交办信访突出问题化解率达93.8%;深入开展“婚嫁新风进万家”“星级文明户”创建等移风易俗活动,全市星级文明户认领覆盖3140个村,农户认领113.8万户,新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点210个,80%以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

  “‘五星’支部创建,标准高、要求严,我们要继续发扬‘辉县人民干得好’时代精神,聚力克难攻坚,全面发起冲锋,力争今年再摘‘五星’。”辉县市孟庄镇南陈马村党支部书记王政仁信心满满。

  俯瞰牧野,一个个走向更加幸福和谐的乡村,正成为这片土地上崭新的名片,百姓的幸福路径、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在“五星”支部创建中不断向远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