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景 何以引领河南实践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翟京元丁艳冰

  诗和远方,令人向往。在并不遥远的牧野乡村,总能发现独特的风景。

  驱车来到获嘉县位庄乡后渔池村,宛然走进画中:村口具有农村元素的雕塑别有趣味,蓝檐白底红裙的院落外墙风格迥异,环绕式长廊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周末,前来游玩、参观的外地人让街道热闹起来。

  以后渔池村为代表,我市试点推进的农村道路、自来水、污水收集“户户通”和弱电线路整治规范的“三通一规范”工程建设,让众多村庄从“脏乱差”变身“绿富美”。

  2023年7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获嘉县调研时指出,新乡开展的“三通一规范”是浙江“千万工程”的河南实践,模式好、路子对,要持续抓下去。

补齐短板改善大民生

  不断有外地人到村里参观学习,后渔池村村民逐渐有了自豪感,更有前后生活变化的幸福感。

  然而这一切变化来之不易。修葺废弃的坑塘,铺设街里的道路,建设休闲的游园,每一项都需要钱,对于集体经济并不充裕的乡村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来源。

  “向上争取一点、资金整合一点、财政奖补一点、企业让利一点、集体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我市采取的“七个一点”模式,实现了“财政能承受、集体能增收、群众得实惠、模式可复制”的效果。

  “如果由我们自己承担,整个工程需要投入数百万元,实际上集体只出资了20余万元。”后渔池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全说,后渔池村作为获嘉县“三通一规范”的试点村,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工程建设,还修建了包括音乐喷泉、村史馆、农耕园在内的多个景点。

  在破解乡村建设投入标准不一、投资来源单一等难题上,我市不断变革思维,推动工作开展。

  以获嘉县为例,全县11个乡镇200多个村庄,要建设村内道路“户户通”约553公里、污水管网“户户通”约1349公里、自来水“户户通”57个村,规整弱电干线光缆约3966公里,需要10多亿元资金,这对该县来说压力不小。获嘉县采用集采集供方式,各试点村庄集体出资和筹措,加上企业家、致富能手、乡贤能人以及公益机构捐资捐物,从而化解了投资难题。

  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通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村内村外一体规划,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奖补、众筹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建设路子。

创新模式合力办大事

  集体的力量无穷大,乡村建设既是为村民办好事,又需要村民的支持和参与。

  “雨污管网同步实施,避免浪费;行道砖拿的是成本价;开铲车的是女村委委员;雨污主管网铺到门口,群众自己动手接上去......”李瑞全表示,后渔池村之所以仅用4个月就完成工程建设,就是村干部带头劳动,发动党员群众以工代赈、筹工筹劳、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有效推动“三通一规范”项目顺利进行。

  走在卫辉市孙杏村镇王奎村,村道平坦、房屋整洁,花木葱茏。

  “过去村里土路坑洼不平,污水到处流淌,电线杂乱无章,村民纠纷不断,现在真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说起村里的变化,王奎村党支部书记张民深有感触、大为感慨。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王奎村位于卫河岸边。过去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因为彼此地基高低矛盾重重。该村以1995年启动统一规划为基础,五届村支部接续努力。现在抓住“三通一规范”项目建设机遇,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如今,污水经管网流到处理站可以灌溉农田,换来干净整洁的环境后,村里办起美食一条街。这不,王奎村去年还争取到“和美乡村”示范项目,乡村蝶变触手可及。

  这项工作如何得以完成?张民介绍,上级提供工程材料,村里负责施工,群众义务支持,这样就形成了合力。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卫辉市创新“755”模式实施“三通一规范”工程,解决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及污水处理“最后一米”问题。

  何为“755”模式?“7”指的是利用“七个一点”模式整合资金,有效解决钱从哪来问题;“5”指的是“采取县级供料、部门指导、乡村建设、企业助力、群众参与”五方共建模式,解决如何建设问题;另一个“5”指的是“制定责任清单、质量管控、报损维修、费用分摊、党建保障”五项制度,解决长效维护问题。

  乡村建设没有固定模板,我市运用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让“三通一规范”得到有效落地,从最大程度上推动解决乡村建设难题。

扮亮乡村描绘新图景

  浪漫曹庄、丰泽后渔、诗礼王庄、水墨赵堤、花香云寨......单从这些具有诗意的村名来看,就让人心驰神往。

  获嘉县史庄镇西曹庄村,是新乡市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打开8249平方公里的新乡地图,它默默藏在那里,无声无息。

  3月15日下午,西曹庄村农家书屋里,正在举办史庄镇乡村振兴支书论坛。这是村上举办的第八期论坛,村委会主任赵玉喜这次讲的主题是“跟党一起创业”,听课的是各村的村委委员,大家一起探索乡村建设经验。

  “来到我们村,学生可以到研学基地实践学习,可以到紫藤小镇赏花游玩,到故王酒坊参观酿酒过程,还可以到‘种地吧’体验农耕。”当日,西曹庄村村委委员杨芳对记者讲解时热情洋溢,激情满满。

  就在近几天,河南女子学院、新乡工程学院的师生,以及安阳、焦作的游客来了好几拨,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如今成为网红村。

  远山无崖,远水无波。许多前来参观考察的客人与记者有着同样的疑问,西曹庄村既没有天然禀赋,也没有特殊资源,它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脱胎换骨,开始“售卖”风景呢?

  这就要从转变理念说起。西曹庄村干部明白一个道理,乡村要振兴,增收是关键。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开会酝酿和多番论证后,村“两委”决定采取“小投入、微改造、自运营”模式,打造“曹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文旅项目。项目自去年5月份投入运营后,接待的游客超过12万人次。研学基地隔壁是闲置多年的工厂,现在改造成“故王酒坊”,变成学生研学、游客体验的新场景。村里还利用生态优势,打造“紫藤小镇”“无动力乐园”“环宇宙”“城堡大冒险”等“沉浸式体验+教育属性”的乡村游园。

  在改造过程中,西曹庄村群众以投工投劳、以工代赈、以劳入股等方式,共同建设属于自己的和美乡村。

  为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村里投资开发了数字化乡村运营软件,聘请专业运营团队,吸引农民入股,推动经济发展。截至3月15日下午6时,数字平台显示,该村文旅项目总收入为222263元。入股农民通过大屏或手机端,随时可以查看入股项目的收入,分红可以随时提现。

  文旅项目带火的还有卫辉市唐庄镇仁里屯村。借助“三通一规范”建设成果,村容村貌变美,村风民风变好。通过举办“村超”——仁里屯乒乓球超级联赛,以赛事IP助力文化振兴,成为宣传推介卫辉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丰泽后渔的打铁花表演人气爆棚,水墨赵堤的书画作品热销网络,花香云寨的墙体绘画浑然天成,还有新乡县大召营村的葫芦烙画画出大产业,封丘县王村乡瓦窑村的高考“状元”层出不穷......立足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和地域特点,“三通一规范”工程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注入丰富文化内涵,一村一风景,一县一品牌,助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共同描绘着新时代新乡乡村建设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