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加持一流企业升级全链条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翟京元

  ①中原农谷首家农机装备上市企业花溪科技车间。 职福利 摄②龙头种企先正达厂区一角。

  平原示范区外宣办供图③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全景。 刘军旗 摄④省农科院专家参观帝益麦种业实验室。 翟京元 摄⑤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

  郎海胜 摄

  从实验室到广袤大地,一粒种子换回数亿元产值;从车间到舌尖,一盘预制菜闯出大市场;从初级产品到精细制作,龙头企业纷纷抢滩落户。

  这里是中原农谷,一片希望无限的投资热土,一片创造奇迹的创新高地。如今,中原农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百舸争流、百花齐放,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逐步完善。

  不负春光,抢抓机遇,或建设正酣,或科研正忙,中原农谷的建设者,正在跑出加速度。布局中原共出彩

  “我们春节都没有休息,一直忙着流转土地,咱们的优质种子等着繁育呢。”3月初,在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种业企业总部基地,中农发(河南)农业高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发河南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卫红告诉记者,布局中原农谷,抢的是时间,更是效率。

  陈卫红的心情其实不难理解,2022年7月,中农发河南公司入驻平原示范区,一系列政策让公司大展身手——快速流转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级小麦制种基地,用于核心种源生产;提供70多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中农发(河南)质检加工仓储中心;免费提供50平方米标准办公房和装修好的400平方米的办公别墅。2023年9月,中农发河南公司又从新乡市农科院手中以1618.88万元的价格获得小麦新品种“新麦58”的独家生产经营权。

  落户中原农谷,中农发河南公司既有自身产业布局需要,更因这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科研优势、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

  发展的焦灼,不仅有来自自身的战略考量,更有同行的赛场争夺。前有先正达、秋乐、牧原等一批国内外同行陆续入驻,后有德国拜耳、隆平高科、上海宝稻、吉林鸿翔、安徽丰乐、江苏大华等龙头企业逐鹿中原,公司发展等不得、慢不得。

  河南有8500万亩的小麦种植面积,谁能占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谁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胜出。中农发河南公司谋划的万亩种子基地可繁育1000万斤种子,供给50万亩田地推广种植,仅占到河南市场的千分之六,而整个黄淮海的小麦种植面积为2.35亿亩,巨大的市场空间才是企业加速奔跑的最大动力!

  “公司账上建设资金充足,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建设一线,加速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采访中,陈卫红表示,正当其时,适逢其势,公司的发展一天一个样,必将在中原农谷大放光彩。

  聚焦种业龙头企业,中原农谷正在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平台招商和基金招商,重点招引世界30强、国内10强龙头企业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及繁育基地,从而形成独特的“强磁场”效应,打造种业产业全链条。

一粒种子卖出2.3亿元

  3月6日,惊蛰过后,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位于平原示范区的河南省农科院育种基地内,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益麦种业)的经销商年会正在如期召开。

  “尽管夏收遭遇烂场雨,但依然夺取丰收,完美展现了‘郑麦136’大品种的特质,麦收季节从南到北实打验收,一个个突破高产纪录捷报频传、使人振奋。”会上,公司总经理陈学中的发言,瞬间激发了供销商的热情,会议室内掌声一片。

  2023年,该公司实现“郑麦136”单品种销量1.45亿斤,销售收入超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823万元,综合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陈学中坦言,作为本土种子企业,必须有优秀品种作为强大支撑。近年来,帝益麦种业和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团队合作,“郑麦136”以其高产、稳产、广适性好等特点,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并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2023年11月10日,由雷振生团队选育而成的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18”,再次以1918万元的转让价格,由帝益麦种业独家买断生产经营权。

  作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诚信种子企业”,帝益麦种业坚持把科企合作作为快速发展和提升科技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近3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帝益麦种业加强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注册成立育种研究院,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公司科研大厦和现代智能化种子储存、生产加工物流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我们提出,2024年‘郑麦136’单品种销售增量要突破1亿斤,‘郑麦918’实现2200万斤,公司销售总量要实现大的突破。”陈学中表示,依托35万亩小麦种子基地面积、全国1000万亩推广种植面积,以及“好种子是农民种出来的”品种自信和广大经销商的推广基础,帝益麦种业正在升级公司全链条,努力打造延津县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中原农谷的“东方明珠”、河南种业的一颗新星。

  在延津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李生堂看来,种子企业的发展和当地产业发展同频共振。1998年,延津县在全国率先启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和加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著名的克明面业、鲁花集团、豫粮集团等相继入驻,逐渐形成“一产种植高标准、二产加工龙头壮、三产服务成体系、科技创新有支撑、联农带农收益高”的发展格局。

  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表示,该县通过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做强种子龙头企业,做好“粮头食尾”产业深加工,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利益联结机制带来的增收红利,并为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贡献延津力量。

  从延津县县城沿省道219一路南下,3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这里的中原农谷种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历经10年筹备建设,吸引了以河南技丰种业集团为龙头的10家种子企业入驻生产。

  按照规划,到2025年,该园区计划引入20余家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种业科技生产企业,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并为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做好“农头工尾”大文章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从卖原料到卖初级产品,再到深度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必选项。

  每到傍晚,位于市区理想城小区的“九多肉多”橱窗前总是顾客盈门,从事销售工作的王先生隔三岔五就会买上一份卤肉和两份素菜,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

  此时,原阳县河南九豫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豫全)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一辆辆货车鱼贯而出,货品源源不断地补充省内外1000余家门店。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供给,是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九豫全是原阳县预制菜生产加工明星企业,近年来,以它为代表的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在技术攻关、智能装备、产品还原、全链条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县预制菜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接近2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3家。

  按照规划,今年原阳县大力实施“1165”预制菜升级行动,力争年内预制菜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

  在延津县胙城乡、魏邱乡,人们悄然发现建起了不少鸭棚,鸭棚的主人多数操着外地口音。

  “我是跟着桂柳牧业来延津县创业的,一年能养六七批鸭子,一个大棚一年产值200万元,是个挣钱的门路。”来自周口市郸城县的蒿杰亭说,来延津县养鸭子的可不止他一人,从江苏省、山东省来的养殖户有几十户。

  蒿杰亭所说的广西桂柳牧业集团,是集家禽选育、禽苗孵化、家禽屠宰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延津县招商引资企业,延津桂柳牧业为该集团在黄河以北的唯一项目。

  “延津县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农产品种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选择延津县是正确的。”该公司总经理熊天福表示,双向奔赴换来良好合作,公司一期项目可年屠宰3600万羽鸭子,产值达1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100公里的养殖户实现增收。

  近年来,延津县抢抓中原农谷建设机遇,实施“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功引育鲁花集团、克明集团、桂柳牧业、泰国正大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仓储物流、粮油面制品、烘焙膨化食品、冷冻休闲食品、白酒加工及灌装、面粉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集聚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近百家,总产值达152亿元。

  走出田间,来到车间,吃在舌尖,农业龙头企业升级产业链,必将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和水平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春天到,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原农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