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明哲
不久前,红旗区东街街道大东街社区一户居民家中的下水道堵了,导致家中污水漫溢、物品受损,物业多次清理均未解决到位,矛盾双方关系十分紧张。作为专职人民调解员的陆燕在排查中及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在实地走访中,针对该居民与物业因赔偿金额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陆燕又专门咨询了专业律师,了解有关法律条款,采取“背对背”的方式,以情释法,对双方进行了十余次的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双方顺利签署调解协议。
“许多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及时解决到位,就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陆燕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对此颇有经验。
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确保纠纷查得出、接得住、调得好、不上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许多人民调解员每天都要做好的重要工作,而建立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模式至关重要。
目前,我市以市、县、乡、村四级纵向为中轴,建立人民调解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3982个,横向扩面建立医疗、交通、劳动人事争议、环保、金融、知识产权、企业等行专类调委会44个。去年以来,我市借助“党建+全科网格”向下延伸触角,推动人民调解员入网格,联动“网格六大员”,建立响应、呼叫、联处机制,人民调解员在网中走,事儿在格中办,构建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让群众遇事儿有地儿说、有人帮。
“如果你们这里解决不了,俺们也不再调解了,大家一起去市里、去省里讨说法。”几名农民工在一个商品房小区二期项目干了一年多,临近年末工资却分文未见,他们反映情况时甩出的几句难听话,封丘县城关镇专职人民调解员王勇记忆深刻。农民工工资是辛苦钱,也是血汗钱,考虑到情况特殊,王勇和同事迅速开启绿色通道,与住建、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取得联系,快速介入,并组织承建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和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面对面进行调解。对存在争议的施工质量等相关问题,王勇和同事多次进行走访核实,积极为双方当事人搭建沟通的桥梁,并当面释法,拟定解决方案。没过几天,在他们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承建方、施工方同意支付拖欠的10万元工资,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农民工顺利拿到了钱。“调解有温度,关口向前移,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这是王勇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关口前移,调解见效,在民调工作中,我市坚持“常态化+专项行动”的方式,一方面全面落实村每周、乡每月、县每季度排查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另一方面则紧扣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要节点等开展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六防六促”“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平安河南”等人民调解专项行动,组织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社区楼栋,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确保纠纷排查化解全覆盖、不断档,并实行“清单+台账”项目化管理,分类梳理,全力化解,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我市注重加强诉调、访调、警调对接,不断健全完善衔接联动、优势互补、矛盾联调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在法院立案大厅、信访大厅、派出所设立派驻调解工作室或调解窗口,派驻调解员,畅通对接渠道,实现矛盾纠纷导流处置、结果反馈、司法确认等环节的协同配合,凸显了人民调解在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治安案件中的独特作用,使人民调解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创建的新路子越走越宽,一批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