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才有健康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
食物都有营养,营养给予你健康、智慧和力量。但是,会吃,才有健康;会吃,才能增加智慧和力量。因此,“会吃”是一门值得每个人系统学习的大学问。
我们所吃的食物是由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中有许多是人体为维持正常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必须要从食物中摄入的。所摄取的元素是否刚好达到需要补充的量,就决定了我们的营养状况:如果摄取的食物中所含的元素组合起来,刚好能补充缺失的元素,说明营养状况良好,理论上来讲人体就会保持健康的状态;反之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即导致“不健康”。因此可以讲,饮食决定了营养状况,营养状况又会直接反映到人的健康水平上来。
从胎儿时期到老年时期,时刻保持充足合理的营养摄入对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例如,青少年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在该时期营养没有及时跟上,很容易造成生长迟缓甚至停滞。因此青少年在日常膳食中更应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合理饮食,尤其加强对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合理均衡摄入。在人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营养素各自肩负不同的使命,需要补充的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儿童与青少年骨量上升期和老年骨量加速下降时期,就需要加大钙的摄入。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告别了吃不饱的历史,战胜了绝对贫困这样的世界性难题。但是,我们吃饱饭以后的烦恼反而增多,这些烦恼主要表现在吃出了很多问题。特别表现在我们的膳食不合理,营养不良导致的隐性饥饿,严重的肥胖,还有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高发。我们的慢性病高发正在迅速成为健康难题,也是我们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应的推进营养型的食物消费就越来越迫切。
营养型的食物消费,是指膳食营养健康研究有很多成果,以这些成果为支撑,来综合运用营养教育、营养援助、健康饮食环境的塑造、饮食文化传承创新等措施,来引导我们的居民正视自身营养健康的状况,摒弃不健康的饮食陋习,培养健康科学理性的膳食结构和负责任的消费习惯。提高我们的膳食质量,形成既有我们中华饮食文明特色,又有现代营养科学创新成果支撑的膳食模式。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要吃得健康,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具体来讲,我们要丰富我们日常的食材种类,注意饮食和运动的匹配,保持良好的体重和身体机能。
在饮食结构上,需要把主食的食用量下降,同时,副食的食用量增加。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奶、豆类,适量地吃鱼、禽、蛋、肉。特别是需要增加优质蛋白的供应,需要增加食用“白肉”,主要是指禽类和鱼类,尽可能提高这类食物的消费比例。对于“红肉”,比如猪肉,大家都喜欢吃,但需要控制摄入量。同时,我们要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在饮食习惯上要规律进餐,酌量饮水,要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要公筷分食,要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