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沃野织新景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开局之年看新乡系列报道之四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以“田”破题,借助“智能大脑”,实现一套系统管理万亩良田;
一村一景,多业态交织,“秀”出新时代和美乡村新风貌;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去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建设农业强市的步伐坚实有力,牧野大地正在织就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科技赋能丰产丰收
寒冬时节,数万亩绿油油的麦田让原本萧瑟的季节有了色彩。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西南片区建设规模为7.77万亩,目前种植了3万余亩有机小麦,主要供应茅台集团。普通小麦每公斤收购价在2.6元左右,这个片区能达到4.4元,每公斤高出了近2元钱。”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岩说。依托小麦产业园,该片区通过物联网平台这一“智慧大脑”,可以实时掌握小麦的虫情、病情、墒情、苗情以及用水量、用电量等指标,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提升了产量。
与此同时,良种繁育、高油酸花生种植和小麦新品种培育3个特色片区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不久,融合智慧农业建设,中原农谷东部片区高品质小麦生产与粮油加工基地将“华丽”亮相。
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
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政府主导、平台运作、村级实施、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数字赋能”的“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建设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投”“谁来管”“谁来建”“钱咋融”等一系列难题。目前,全市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基本建成,新建的4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已经开工。
沃野彰显“科技范儿”——
全市建设11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其中,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10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子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省首位。位于中原农谷西区的获嘉县大新庄乡帅庄村,大豆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的“郑1307”实现百亩实打单产321.82公斤,再次刷新了全国大豆百亩以上实收单产纪录。“新麦”“百农”等我市小麦品种最高亩产达800公斤以上;“新麦58”被中农发以1618万元成功竞拍,创国内小麦品种转让价格新高。
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念兹在兹、数次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抢农时、抓管理、防灾害,确保粮食生产底盘稳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创建项目,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基更牢。全年粮食面积、产量保持稳定,“粮仓”丰盈。
仓廪实,天下安。我市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压舱石”的作用愈发稳固。
“旧村”蝶变展露新颜
目之所及处,道路干净整洁不见垃圾,街道上空难觅杂乱的线路,街角花园、游园移步异景,广场喷泉引人驻足......
连日来,获嘉县位庄乡后渔池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作为全县第一个“三通一规范”建设示范村,这里成功的乡村建设经验被省内外的村庄“追捧”。“班子成员带头干,党员干部领着干,群众积极主动干。”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全道出秘诀。
保障以农村道路、自来水、污水收集“户户通”和弱电整治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三通一规范”工程,我市走在前、做表率——
工程流程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资金从“财政主投”变为“多方筹措”;建设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群合力干、群众主动干”。省委书记楼阳生将我市做法概括为浙江“千万工程”的河南实践,省长王凯批示在全省推广新乡工作经验,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全国总结推广我市做法,多个省、市先后莅新考察学习。
以“三通一规范”工程为抓手,“单项突破”带动“多项提升”——
人居环境更优:开展“三夏”“秋冬季战役”等村庄清洁集中整治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万户,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更强:去年以来,全市创建农村“五星”支部数量居全省前列,“三星”以上村党支部达到60%以上。全市上下形成了争“星”晋级的生动局面。
治理更有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8个、省级文明村镇77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一个个“颜值”与“气质”并存的美丽乡村正在绽放光彩。
兴了产业,鼓了“口袋”
这几天正值元旦销售旺季,马艳宾坐在直播间,为村里种植的无花果“直播带货”。依托无花果产业,长垣市芦岗乡杨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0到60余万元的飞跃。
“村里成立了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自筹资金和扶贫资金,发动农户入股土地,建保温大棚,买冻干设备,建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学于一体的种植基地,吸纳了300多人就业。”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合修接着告诉记者,“考虑到村里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多,劳动力较少,将农户土地集中流转,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已流转土地800亩。”
以“文旅之笔”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今年“五一”,获嘉县举办的文旅节让城关镇后寺村成功“出圈儿”,成为“网红村”,村民们因此尝到了“文旅饭”的甜头。
让更多村民的日子“甜下去”,过上富日子。后寺村“两委”谋划得更远:利用空闲宅基地建设石磨面粉加工厂,打造农耕文化实践研学基地;依托花卉苗木产业优势,打造花卉苗木展销园和育苗基地;引导群众和企业建设农家院和民宿,建设尾水湿地和文旅衍生项目,发展乡宿乡厨......
因地制宜,“产业之花”竞放:
辉县市冀屯镇从不起眼的平茹大棚破茧成蝶,发展成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特色产业乡镇;被誉为“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已有千余年金银花种植历史的封丘县不断思变,谋划构建金银花全产业链;从花木种植到苗旅融合,获嘉县以花为媒,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产业兴则乡村兴——
去年以来,全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5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原阳县获批第四批国家级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单位,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发展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民合作社1.3万家、家庭农场2.2万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豫北首位。通过盘活土地、房屋等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仓储冷链、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助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全市九成以上的村庄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沃野披锦绣,浓墨绘新图。我市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持续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种业高地、农业科技引领区、高标准农田样板区、农村改革试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在牧野大地次第展开。